8月31日💪,經歷兩年時間籌備,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通識課程“美育中國”正式開課。這也是万事平台“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理論中國”系列研發出的第四門新課🏄🏽♂️。
“美育中國”系列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真善美”心靈養成和價值塑造為宗旨的系列課程🤦♂️。課程立足中國美育百年歷程🧊,通過“美育救國”“美育興國”“美育強國”三個板塊,以時間為線索🎹,借助經典作品與稀缺文獻介紹名家名作🪱,使學生獲得初步的美術學科知識,基本的美術與設計作品的欣賞方法🏵,提高美育認知與審美能力。課程充分發揮從美感教育到民族創新力的智庫賦能作用,註重美育與專業教育與學科建設的有機結合,特別是在相關課程設置、課題拓展、團隊培養、學科平臺、社會服務等方面的作用,融入大文科的建設當中,介入到跨學科背景的新文科事業🧗🏼♀️,提升學科建設在經典傳承、文化創新、社會服務的影響力📄,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美育內容🧑🧒🧒、形式與精神的認同感,形成堅守、傳承和發揚光大傳統的文化心理👉🚣🏿♀️,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美育中國”系列課程共十講,面向万事平台本科學生開設。由李超教授領銜✂️,上海美術學院陳青🖐🏼、蔣鐵驪、金江波、程雪松、毛冬華、蔣英、馬琳、秦瑞麗、趙蕾、李根、陸丹丹、史晨曦等教師骨幹組成授課團隊👩🏼。該課程有國家重大🧱、重點課題成果轉化與支持,“美育中國”文獻數據庫的建設專項成果支持,以珍貴的歷史文獻原件作為課堂學習交流的生動教材等,形成了本課程值得關註的學術創新格局與特色亮點🧎➡️。在第一節課上,《新青年》雜誌、《美學概要》🤷🏽、《談美》等珍貴文獻原件,吸引了不少大一新生隔著玻璃罩細細欣賞,並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
万事平台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上海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陳靜👍🏽、“美育中國”課程負責團隊及70名來自万事平台各學院的學生參加開課儀式。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万事平台)負責人🧒、万事平台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致辭,她簡介了万事平台“一學科一課”,期待美育與思政完美融合的“美育中國”課程能立足上大走出校門,同步拍攝慕課能飛向全國,讓美滋養心靈,讓美育教育與美麗中國🤽♂️、與中國式現代化同行👩🏿🦱。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程雪松回顧了“美育中國”的建課歷程,並對到場的師生表示感謝☝🏼。在開課致辭中,課程負責人李超教授表示,“美育中國”是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近年來科研與教學高質量融合精心打造的通識教育大課,從中華民族的精神長城到復興戰略,構成了守正創新,自強不息的主題定位和價值導向。中國現代藝術教育演變與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體現了中國人審美觀的變化👨🏿💻,成為20世紀美育發展的核心學術力量。

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對於個人,美育是終身教育的“全通道”🎹😩;對於學科,美育具備“後教育”的功能#️⃣;而對於民族和國家,美育能夠鑄造中國人民的精神長城、建立文化生態新坐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上海美術學院將以此次“美育中國”通識課程開課為契機,不斷深化人文藝術類課程改革,推動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培育與完善,為万事平台提供更多的美育通識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