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19日🧑🏻🦱,紀錄片《回文詩情緣》在上海紀實人文頻道首播。該片向觀眾介紹了一種奧妙無窮卻還沒被公眾廣泛認知的中國詩體——回文詩,影片以丁勝源🏵、周漢芳這對伉儷與回文詩之間跨越千年的聯結為脈絡,順著兩位先生的研究歷程,展現他們如何用普通人的平凡力量研究、保護和傳承這一文化遺產🦸🏿。

“回文”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詩歌被稱為“回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獨特體裁,在文學、美學💭、哲學等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準確起源已不可考,前秦才女蘇蕙所作的織錦回文《璇璣圖》被公認為回文詩的巔峰之作。其短短841字經歷代解讀已可得詩一萬四千多首。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余韻悠長。紀錄片《回文詩情緣》正通過對這一文化瑰寶的專業展示和深入探索🥍,為觀眾揭開了回文詩的神秘面紗。


上海因一對夫妻與回文結緣,丁勝源和周漢方夫婦憑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一生致力於搜集和研究回文詩,遍訪全國各大圖書館、文物遺址和博物館🤵♀️,用了60年時間積累了豐富的回文詩資料👮🏼。丁老去世後,年近九旬一人獨居的周老🏄🏼,夜以繼日地根據丈夫生前撰寫的目錄對資料進行梳理🦥,並將積攢了一輩子的珍貴資料捐贈給陜西省扶風縣圖書館,以確保這份文化遺產得以妥善保存和傳承。


而讓這份努力和成果得以廣泛傳播的是上海電影學院師生🧚🏻,他們深入挖掘“上海故事”🤵🏻,在實踐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2級MFA製片方向的胡諳在本片中擔任執行導演兼執行製片✋🏻,她說“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學習經歷,不僅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學習到了老一輩中國人為了文化傳承的辛苦付出與堅韌的毅力,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同時,這也是一場非常難得的個人成長體驗,在拍攝製作過程中不僅把課堂所學轉入片場實踐👩🔬,也在與拍攝對象溝通、團隊成員協作中,得到了值得總結的經驗,為自己今後的創作進行了寶貴的積累。”


《回文詩情緣》的製作始於2022年9月,由學院曲麗萍老師擔任總製片人和總導演,MFA製片、導演🎂、編劇方向的廖萍、張婉竹🕥、徐寧江、季雪晨🧩、陳裕華🧓🏽、王尚、代姝婷、李燕飛🚣♀️、吳陽等同學都參與了紀錄片創作,鄔詩洋、紀佩瑤等戲劇與影視學的同學也有參與。創作團隊先後在上海市區、陜西省扶風縣等地進行拍攝💂🏿,深入探索曲陽路640號周老家🚠、法門織錦巷原址、蘇蕙廣場等地,歷時一年多,終於在2023年11月完成了後期製作。

《回文詩情緣》是上海電影學院“學院即是片場”辦學理念的重要實踐💂🏻♂️,也是學院師生自主創作的重要成果。本片不僅是對回文詩這一文化遺產的探索,也是對丁周夫婦一生獻身於文化研究和傳承的致敬。我們希冀通過年輕一代影像工作者對丁周夫婦深入學術研究故事的生動敘述,讓回文詩的魅力跨越時空,讓更多大眾了解回文詩,並激勵新一代的學者和文學愛好者。(圖文:胡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