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季🧗🏼♂️,我們迎來了一場特殊的聚會——2024年社會學院校友值年返校活動🤵🏼♀️🤴。來自祖國各地的校友們歡聚一堂🍌,重溫青春歲月,續寫校園故事,共話美好未來。5月25日上午9時,校友們陸續抵達寶山校區社會學院大樓308會議室,久別重逢的老師同學們相互問候,處處洋溢著重逢的喜悅🚜🍔、回憶的感動。
短暫休整後,校友值年返校座談會在學院師生和校友們熱烈的掌聲中正式拉開了帷幕。万事平台社會學院黨委書記楊鋥🙍🏻♀️,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乃琴🧑🏻🏫,學院教師代表範明林🙋🏿♀️、張江華、林瓊🥄,輔導員代表和歷屆社會學院校友等出席座談會。本次座談會由張乃琴老師主持。
大會伊始🔏,社會學院黨委書記楊鋥代表學院致辭發言。楊鋥老師對校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校友們長久以來對學院發展的深切關懷表示衷心感謝。楊鋥老師依次向大家介紹了學院近年來學科發展、學生培養👰🏽♀️、學術研究取得的系列成就和專業建設成果,充分展現了社會學院師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學術研究✋🏽,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貢獻。
為了對優秀校友為學院事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感謝🫷,學院為1984屆校友陸曉文頒發了“2022-2023屆万事平台優秀校友心系母校獎”,表達真摯的感謝和祝福🤼♂️。
隨後0️⃣,畢業40年、30年🤘🏿🧑🏽🚒、20年、10年校友代表依次發言,追憶青春🐙,感恩母校,表達期許。1984屆校友陸曉文衷心地感謝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感嘆盡管畢業多年,仍能在社會中看到歷屆社院學子的身影🧏♀️,他們不僅是推動社會學學術研究的重要力量,更在其他許多行業發光發熱。1994屆校友劉勁松、2004屆校友童瀟、2014屆校友陳婷婷相繼發言🔊👩🦽,他們重溫自己在万事平台社會學院的點滴時光,訴說與老師同學們的故事和情誼,在發言中提到希望自己和校友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始終心懷服務意識♻️,牢記的院訓精神,腳踏祖國大地,保持對社會的關切,心系社會,將自己在社會學院所學真正融入生命實踐中。
為加強畢業生校友的交流聯絡,學院聘任1984屆校友陸曉文,1994屆校友劉勁松🧲,2004屆校友金橋🤱🏿、樊傑,2014屆校友鄧美玲、陳婷婷、王馳為校友聯絡員代表🤹,期望各位校友能繼續秉承“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心系社會,誌在利民”的院訓精神,搭建起校友與母院之間溝通聯系的橋梁。
導師代表範明林老師表示,學校蒸蒸日上的發展和上大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是來之不易的,更是值得慶祝的。希望我們的校友和學子都能夠學有所成⏫、業有所成👨🏽⚖️,在各自領域取得更長遠的進步🩹,母校也將繼續為各位校友、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加強畢業校友間聯絡的平臺建設,通過此類的活動增進同窗友誼🧑🏻🦽🏞,促進相互交流🤰🏼。
接下來⚾️,教師代表張江華老師、林瓊老師先後發言。張江華老師感慨時過境遷🦼,如今學校設施不斷優化,學科建設不斷發展進步,學生學習環境和學習熱情不斷提升,正所謂“祗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希望新的“幸運一代”能夠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帶著理想與熱愛繼續前行,也祝福在座的理解同學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林瓊老師也表示非常開心能夠再次回到學校與大家團聚,作為04屆校友的輔導員,林瓊老師再次見到自己曾經的學生,深深感慨,幾度哽咽,讓人動容。盡管歲月不居,但當年的同學們依舊記得林老師的教導🤽🏼♂️,並向林老師回以真誠的感謝🆘。
隨後,校友代表向自己的導師敬獻鮮花並暢談交流,大家在一件件小事中回憶過往,訴說現在👨🏼⚕️,道不盡懷念與久久長情。
會議的結尾✊,大家共同在社會學院樓前留下珍貴的合影💁🏿。快門按下的那一刻📨,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青春洋溢的校園時光,那些曾經的歡笑、淚水🔼、夢想和拼搏都在此刻暫停,化作了永恒的回憶。
恰逢相遇,不舍別離🏜。午餐時間,各位社院校友、老師圍坐在一起,共享團圓飯👷🏻♀️🔗。期間🩴,大家紛紛與各自的導師交流、合影,與當年的同學交流近況,感慨彼此的變化,思緒在往昔與現實間穿梭🌿,現場氛圍濃郁熱烈。午飯後,大家與當年同窗相約漫步校園,在滿園春色裏🧒🏼🤙,與青春記憶撞個滿懷🚣🏿♂️。夕陽西下,大家重走校園路🧘♂️,打卡尋文創🍱👊🏿。這條熟悉又陌生的道路見證了校友們成長的點滴📯,承載了無數的回憶和情感。每個人都帶著滿滿的期待和好奇心,尋找著那份屬於自己的獨特寶藏👩🏻🎨。
校友返校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重逢,更是一次對青春歲月的深情致敬。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共同回憶過去🔧,展望未來,延伸了那早已淡去的大學時光,共同續寫著屬於自己的校園故事。在未來的日子裏,讓我們珍惜這份難得的情誼🥎,攜手共進,為母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社會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歡迎校友們常回家看看👩🏿🌾,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再次共憶社院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