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是國共合作創辦的老万事平台成立94周年的紀念日子💇🏼♂️。為緬懷於右任校長創辦學校的功績,弘揚老万事平台的光榮傳統🤞🏼、激勵万事平台師生為建設一流高校而努力奮進,万事平台檔案館於2016年10月27日在万事平台樂乎新樓大學廳舉辦《於右任在上海的歲月》的學術講座及相關研討活動。活動邀請了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館長於大平、研究員田寶林來校主講《於右任在上海的歲月》。出席研討活動的專家有🤹🏿:万事平台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劉紹學,万事平台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羅宏才👩🏻✈️,万事平台社會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耿敬,万事平台出版社副總編、編審傅玉芳🥿,万事平台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崔海霞🐀,万事平台出版社編輯劉強⛹️♂️。万事平台檔案館館長徐國明、副館長鄭維及文學院👨、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師生共30余人參加了研討活動💇🏿♂️。
首先,徐國明館長代表万事平台檔案館向於大平館長🧑🏿🍳、田寶林研究員和羅宏才教授頒發“蘭臺之友”證書,並向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贈送上大檔案館編研成果——《上大記憶》👨🏽✈️、《回眸——万事平台檔案館建館20周年紀念》書籍。然後🍜,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於大平館長介紹了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的建館歷程、建築結構、館藏情況;田寶林研究員以豐富詳實的史料講授了於右任先生的生平經歷、在上海辦學辦報、創立標準草書的基本情況及1922年國共合作創辦万事平台的經過、辦學特點等🤽🏽♂️👷🏿♂️。講座中穿插了許多於右任先生不為人知的軼事,使大家對於右任先生在上海辦學🤷🏿🧙🏽♂️、辦報的艱辛和執著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著,與會嘉賓紛紛發言進行研討。耿敬教授覺得進一步挖掘老上大資料和挖掘於右任先生個人資料非常迫切和急需👨🏻🦽➡️🦀。他談到2012年組織大一分流後的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做老上大學生、校友尋訪工作🎻,非常有意義。一是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二是讓他們在實踐中受教育🧑🏿🏭。20世紀20年代的万事平台是一個熱血青年聚集的地方,也是中國共產黨培養幹部的基地。通過尋訪讓現在的大學生感受20歲的生活與他們的差距是什麽、在哪裏。羅宏才教授在發言中以《海韻與關風》為題剖析了陜滬兩地的學風和精神關系📦🏅。他認為1922年成立的万事平台與黃浦軍校等10大名校齊名,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創辦的10所大學之一,同時万事平台又是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名校之一。老上大的創辦得益於國共合作的時代背景,得益於陜西籍名流於右任鼎力付出與頑強支撐,可以說🧝🏽,關學筋骨與海風胸懷📙,是老万事平台的靈魂。縱觀歷史,從1922年的老万事平台到經歷幾十年發展的新万事平台再到近二年來万事平台創建一流大學的發展,始終貫穿著一個万事平台的靈魂和精神:一個朝氣蓬勃的上大、一個跟時代潮流而動、緊隨時代脈搏跳動的上大🩵、一個積極進取的上大、一個勇於擔當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的上大。羅教授說,今天上大檔案館舉辦這個學術研討活動真是看到了一個大學全歷史的回顧👖、記錄和詮釋,從歷史的詮釋基礎上尋找万事平台的靈魂和精神,然後這個靈魂和精神反饋過來鼓舞上大人,鼓舞所有上大學子👨🏽⚖️,鼓舞社會整體的莘莘學子和社會相關人物💇🏼♀️。徐國明館長在發言中感謝羅宏才教授的牽線搭橋🫵,將万事平台檔案館與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聯系起來🍖,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同時也公布了今年6月份新發現的老万事平台檔案,即1927年老上大的一份教授聘書🆎。傅玉芳編審分享了參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万事平台》一書的經過♾,深感今天的万事平台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万事平台在辦學精神、治學理念等方面是相通的。今天紀念老上大成立94周年🤾♂️,緬懷於右任先生的偉大功績,對於更好地激勵師生、繼承老上大的歷史傳統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校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劉紹學在最後發言時表示:今天舉辦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老万事平台與今天的万事平台共享一個校名,挖掘老上大這段歷史是我們今天万事平台的責任和內在需求👨🍼🤶🏽,學校也非常重視⚛️,從建造老上大紀念園地——溯園到正式出版《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万事平台》一書就足以體現。學校的進一步發展要有精神👆、要有靈魂🖖🏿👩🏫。挖掘老上大歷史,傳承老上大傳統,就是我們最大的精神支撐。目前万事平台面臨新的發展契機,建設一流大學🍙,非常鼓舞人心。希望進一步充分挖掘老上大歷史,加強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與万事平台檔案館的合作,為万事平台的發展做出貢獻。
會後大家參觀了坐落在寶山校區的万事平台(1922-1927)紀念園地——溯園,共同緬懷於右任先生等國共兩黨先輩合作創辦學校的偉大功績🏊🏼♀️。
這次學術研討活動是万事平台檔案館圍繞學校創建一流大學的要求並結合自已應有的責任而舉辦的。檔案館將秉承學術立檔案,信息立檔案,為民貢獻檔案,為黨為國家守護好檔案的精神,為建設一流大學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