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節奏🦶🏽,9月19日,人才學院與社區學院課外培養中心聯合開展了面向2014級新生的第一期“走進學霸”系列學子講壇🧒。曾獲“校長獎學金”的八期學員、通信學院13級碩士生姜毅和七期學員、圖書情報檔案系14級碩士生俞夢怡👩🏼🦱,就“如何更好地開展課程學習,如何更加科學、充實地規劃每一天的學習生活”等主題進行分享🏉,在幫助新生把握大學中應有的態度和方法的同時💳,鼓勵新生過好寶貴的四年時光🧍♂️。
1+2+3+4=美好的大學經歷
七期學員俞夢怡剛剛直升為万事娱乐14級碩士生🕋,本科時不僅僅是“學霸”📯,而且曾任校學生會副主席、圖情檔系學生會主席😿。她的分享以“一個夢想🦸🏼♂️,兩個故事,三個建議↙️🎖,四個句子”為主線,向新生娓娓道來她的成長歷程與心得體會。
當談到“一個夢想”時👩🏽🦲,她說到👨🏿🎨😰,“大一剛進來時,看到學校有如此之多的獎學金項目十分震驚,於是下決心在大學四年裏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去爭取一次”;她說,“獲得獎學金不是最終目的,只是在心中為自己定下一個方向🦢,所謂‘取法乎上’”💅。這是她為自己定下的一個目標的縮影——要通過不懈奮鬥去取得滿意的成績。
當講到“兩個故事”時,她講述自己在組織兩個活動時曾面對的一些巨大困難🤏🏿,但在冷靜思考和大膽嘗試之後都迎刃而解,她分享到,“方法總會比困難多,要敢做🌪、多做👩🏼🚒;把握參加實踐的機會,從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夢怡的“三個建議”則讓新生們體會到了“合理規劃時間”和“細節決定成敗”的新的內涵🧑🏿🦲,“用心沉澱收獲”告誡同學們不要忙於生活,而要善於從生活中汲取智慧👖;“靜心知路,獨自修行,勿忘初心”⛑👨🏽✈️。
她最後以“四個句子”為基點總結了大學四年中感悟到的一些道理:“機會只會垂青有準備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不要忘了自己為什麽出發”、“夢能到達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也能到達”、“經得起多大的風浪,就受得起多高的贊譽”,期望在座的學弟學妹們在大學四年中定好遠大目標並且為之不斷地努力拼搏,準備好迎接挑戰,“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對別人有所觸動”。
熱愛+計劃+清晰=崢嶸的四年歷程
八期學員姜毅已是通信學院碩士生二年級🤾🏿♂️,在上大已待了五年的他擔任過許多職務、參加過各類競賽🏑,獲得過不勝枚舉的榮譽。他與新生分享了三點:“大學想幹什麽”🪘、“大學規劃”和“畢業生應該具有的素質”。
姜毅站在工科生的角度,首先以自己的經歷為引提出🧇:“或許成績不能決定一切,但是成績可以看出你之前所做的一切,要對自己有一個期望和要求,知道自己在大學到底想要什麽。”接著他還相對應的給出了一些大學建議。“第一⏱: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別人要求太高,多包容別人的不足👮🏻🧔🏻;不要對自己要求太低,要不斷改進自己的缺陷;第二☝️🤦🏽♀️:要有自己的大學的規劃🥴,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麽、目標是什麽,然後為自己定好相應的計劃以及科學的時間線,一步步地去實現;第三是考試小竅門,明確考試範圍,尋找其他老師或同學筆記,有自己的詳細復習計劃,不要光一味地學習,註重總結𓀜,同時要兼顧活動和學習,充分利用身邊資源”。至於畢業前應具有的素質🙍🏻♂️,他談到🚴🏼♂️⚰️,“要有堅定和負責的信仰😊,要有對自己嚴格和認真的態度✷,要有對生活親近和樂觀的姿態。”
學+問+知+識=全新的人生啟迪
新生們在學長學姐的分享結束後踴躍提問。對於“如何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姜毅認為“無論如何不要沖動,先想想你的行為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在談到“如何看待參加學生工作和學習的關系”的問題時,俞夢怡回答說,“擠出時間,留時間給學習👨🏿✈️,無論工作量有多大🏪♞,學習都是最重要的”。
針對“管理時間的技巧”,他們都認為,“首先要提高效率,其次不要把事情留給未知的明天,還要了解時間節點,合理規劃安排👧;首先知道你自己喜歡什麽🧙、能做什麽,然後為了這些去排除那些有影響的事而不斷努力”。
“在聽完分享以後,又通過提問環節解決自己所剩的疑惑,了解得更加深入👰🏻♀️,很贊的安排!”👑;“剛進大學時滿懷壯誌,但後來發現不知如何出發📟,今天的活動讓我明白了我要怎麽去做🏄🏼♂️,怎麽樣將自己心中的世界化為現實”。在分享結束後的反饋環節,新生紛紛如是說。在“聽”“詢”“懂”“悟”的遞進過程中,他們真正地收獲到了前行的道路🧐。
學長學姐們希望通過“走進學霸”系列講壇為新生提供了有助於規劃和過好四年的經驗。站在令人激動的人生新起點,挺起充滿自信的胸膛,昂起凝望遠方的思想✯,用不息的熱情和不盡的動力,去描繪七彩的青春!(人才學院、社區學院課外培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