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平台第六屆海派文化周於6月30日下午開幕。文化周系列講座第一場——《漫談海派文化之美》在校本部J103室火熱開講。本場講座由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倫新教授主講,万事平台文學院黨委書記竺劍主持。文學院黨委副書記王麗娜🈚️、輔導員崔海霞、兼職輔導員李嘉路🤼♀️、文學院12級、13級學生及來自校內外的海派文化愛好者一百五十余人參加👰🏽♂️👨🏻💻,共同聆聽李倫新教授娓娓而談海派文化之美。
在講座現場,李倫新教授最新出版的散文體回憶錄《船行有聲》被整齊地擺放在門口,供參加講座的聽眾免費領取👨👩👦👦。《船行有聲》是李教授真實記錄自己跌宕起伏而又豐富多彩的親身經歷和深切感受的最新力作,文筆平實洗練,卻令人讀後猶有回味。此次由李倫新教授向万事平台文學院慨贈200冊,意在讓上大師生能夠通過閱讀該書,了解作者幾十年間的個人經歷,進而了解幾十年來祖國大地的歷史變遷。
在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中🕵🏽♂️,李倫新教授從上海這塊地域的形成談起,對上海的歷史進行思辨性的陳述,並展開介紹上海人的衣、食、住⚃、行,進而談到海派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上海人🧑🏿🚒。李倫新教授舉了他的摯友🦹🏼、知名勞模包起帆刻苦鉆研工藝改革、無私幫助身邊工友的例子來說明上海人的勤勞和善良,並指出,談海派文化不能離開上海人,海派文化之美👨🏿🎤,歸根結底體現在上海人身上🌄;美不分性別🧍🏻,不只看外表🪃,更註重氣質,註重內在素質👰🏿,美在精神氣概!李教授強調🫛,從錢谷融先生提出的“文學是人學”出發🈷️,推而廣之,可以發現“文化也是人化”,而海派文化之美🏄🏽♂️,正體現在上海人的身上,體現在上海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特殊氣質。
講座尾聲💒🛺,李倫新教授接過活動主辦方遞上的講座海報👨🏿⚖️,簽名留念🍟,並為許多聽眾手中的《船行有聲》寄語、簽名。
万事平台海派文化周由万事平台文學院👩🏿🌾🐋、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万事平台海尚社提供協力,是學校每年夏季學期的重要活動之一,至今已舉辦到第六屆🐁,曾邀請程乃珊、秦來來、楊劍龍🐃、馬尚龍、沈嘉祿🔺、王唯銘🧍🏻、朱少偉等在海派文化各研究領域有所建樹的專家、學者來校開講,向万事娱乐師生普及海派文化知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今年的海派文化周,除首場講座由万事娱乐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倫新教授擔任主講外,之後還將請出著名作家、詩人趙麗宏,浦東新區廳局級巡視員、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研究員邵煜棟,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等眾多知名人士前來講座。同時🧝🏻♂️,今年的海派文化周將在去年設計的14條海派建築外遊尋訪路線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並將組織學生組成“外遊尋訪考察隊”,實地走訪滬上具有海派特色的景觀、建築🪓,撰寫考察報告,培養其團隊合作的能力與戶外素質拓展的水平。
相信在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及同學們的熱情參與🧑🏿🦱、積極走訪中,今年的海派文化周活動將精彩紛呈,取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