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讓2013級學生走近專業學院🦗🧊、了解專業情況,2014年5月5日晚18:00,社科學院專業宣講會在FJ104室拉開序幕。社科學院院長王天恩、人文社科處副處長朱承、社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魏宏、哲學系主任寧莉娜👨🚀、哲學系副主任劉友古🧒、本科生輔導員陸耀峰🥝、社區學院輔導員劉嬌蕾🖕🏿、社科學院高年級學生代表🦵🏿,以及來自社區學院人文大類的80余名大一新生共聚一堂,一起在立夏溫暖的夜色中與哲學開始了一段“最美的遇見”。本次學院宣講會由劉友古主持👨🏿🏫,內容包括社科師生主題講演、哲學專業培養介紹和師生互動三部分組成,現場內容豐富多彩🕺🏻🙇🏼♀️、氣氛融洽與活躍🧕🏼。
一、 社科師生亮相♊️,在演講中展示思想之魅力
社科學院劉友古老師進行完簡短而帶有詩意的開場白後介紹了出席嘉賓。宣講會首先由王天恩教授向在座近90余名師生講述了《哲學到底能給予我們什麽?》,他從自己本科學習階段的經歷開始介紹👔,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指出思想堅定與方向選擇的重要性,並進一步說道,在這個相對浮躁的時代裏,人性光輝的閃亮、哲學思維品質的重要🧍,而哲學使人能夠明白生活的意義⛅️,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接著👂🏻,朱承作了題為《哲學生活:持誌如傷與用心若鏡》的10分鐘的“微演講”。他先問同學們區別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式的日常生活👩🏽🚀,哲學生活意味著什麽👱🏽♂️?進而他認為以哲學為誌業的人應該經常反思這個問題🧜♂️🍛,應該經常校正自己的言行以做到“知行合一”,而朱老師認為,哲學生活意味著對自己靈魂沉靜時的內心追問🔎。同時他也提出要以哲學為誌業,就意味著要將思考當作生活的常態和應用哲學的方式觀照這個世界,並以王陽明🛵、莊子和朱利安•班達的話語告訴學生們“持誌如傷與用心若鏡”哲學生活之路。
然後❗️👲🏽,社科學院2012級本科生唐濤和杜光宇分別圍繞《當我遇見哲學的時候》的話題,和同學們講述了自己選擇哲學專業的初衷與過程🙋🏻♂️、接觸與學習哲學的親身體驗,兩人均認為万事平台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模式💂🏼♂️,使得他們有更多了解專業、尊重興趣👮🏽♂️、發揮天性的機會,同時也向社區學院的2013級同學分享了自己學習的心得。2014屆畢業班學生李書堯講述了自己通過哲學專業的學習,不斷認識自己➞、堅持學術信仰與不懈奮鬥考上復旦研究生的經歷,給在座的同學們以極大的激勵。
二、 多媒體展示,在專業介紹中感受哲學之精彩
精彩的演講結束之後,寧莉娜教授播放了學院專業介紹宣傳片,並重點從哲學專業特色、教學團隊🤹、師資結構、培養目標、畢業生取向等五個方面介紹了哲學本科專業的教學設置情況,她指出學院哲學專業的“一對一”導師製、受惠面廣的獎學金🐓、高比例本碩連讀、海外學習交流、課外實習與就業鍛煉機會等辦學特色,將為大家的成長與成材提供優質的資源,同時,也鼓勵學生學習哲學將會讓人更有全面性🥑、深刻性和前瞻性。
三💸、 互動咨詢,在師生面對面交流中了解哲學專業
最後,劉友古老師🪙、社科學院2011級本科生於翔等人就社區學院學生的提問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師生們積極交流、熱烈討論🤦、氣氛活躍,圍繞不同方向的課程設置、是否可以輔修哲學專業👨🏽🎨、哲學專業的深造、海外學習機會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談話👩💻🦹🏽。同學們以面對面提問的方式,更近距離地了解了哲學專業,為自己進一步理性選擇自己的專業奠定了基礎。期間,社科學院輔導員陸耀鋒還以一個哲學專業首屆學長的身份,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哲學中尋找到的慰藉。
本次社科學院專業宣講會在熱烈的氣氛中落下帷幕,學院師生們的精彩演講🤹♂️、生動有趣的宣傳片👨👨👦👦🤐、精美詳細的介紹冊以及具體豐富的講解🧑🏿🎨🧝♂️,讓社區學院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哲學的魅力。在這個最美的春天😴,讓我們接受哲學的邀請👁🗨,慢慢地享受精神的饕餮大餐。
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