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2點🗑,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的浦興祖教授做客万事平台人才學院,在教學樓J101報告廳帶來了以“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為主題的專題講座。作為中國在恢復政治學、行為學等學科後的第一批教學研究者之一🧖🏼♂️,浦教授在近三個小時的講座中,以平實、凝練的語言為學員們詳細闡述了中國政治體製改革道路🙉,使學員們深刻了解了政治製度的發展道路及其現狀。學員們在聆聽的過程中不僅拓展了視野,深化了思考🤌🏼,更提高了政治素養。
“你們要獨立思考,多提問題”
與以往講座不同的是,講座伊始👩🎨,浦教授通過互動提問的方式展開。浦教授提出,學員們如果有疑問,可以在他講座期間的任何時候與他探討。“希望你們能夠難住我”浦教授如是說。浦教授對真理與學術的自由極為推崇,他認為對做學問的人🫧,尤其是在大學裏做學術的學生們🧑🏽🍼,不能太拘束——否則會限製獨立思考的潛力,而限製了獨立思考後往往會被帶入愚昧,遠離真理🏐。浦教授說:“不在乎你們的問題有多犀利,你們只要問🛬,我一定會回答🧘♂️。回答不了,我回去做好研究再給你回答。知識分子的價值不僅僅只是擁有很多的知識,更在於它能夠應用這些知識開拓思維🧑🏿🎄。” 浦教授對待學術的嚴謹態度與謙和開放的學術心態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視學院11級本科生曹歡歡在分享中說到“一位被學界稱為當代中國政治製度研究代表的人大常委會咨詢專家,沒有期望大家全部認同他的觀點,而是期待著不同的觀點。所謂學術自由、所謂大家風範,我覺得浦教授在一開始就讓我深有感觸🤽🏿♀️↘️。”
“政改之路🐝,如何改革”
隨後☁️,浦教授從“政改之路”和“如何深化”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浦教授以時間為線索介紹了中國政治體製改革之路,並提出“為什麽中國政改之路開始得很早,但是成熟得卻很晚”;“為什麽政改之路亮點很多,問題也不少”等問題🚗。教授言簡意賅地將中國政改之路總結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轉變政治職能👼🏽、黨政分開、“穩定”壓倒一切。浦教授認為解決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非常重要,而在回答學員關於政治體製改革與經濟體製改革的關系的問題時,他解析到“政治體製改革與經濟體製改革是分開的👨🏻。政府體製改革包含於政治體製改革🚵🏻♂️,而政府體製改革又是最貼近經濟體製改革的🏊🏻👎🏼。”
在關於如何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的問題上,浦教授結合十八大精神🎑,分析當代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的方法和精神。他說“在中國經濟體製改革已經大幅推進的當下,政治體製改革不容遲疑🫛。無論改革落實有多少困難,也不能因此就謹小慎微、裹足不前。”法學院12級本科生方佳薇感受到“聽過浦教授的解析,我對政治體製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改革這個全面的系統中,任何一個問題的出現都有可能影響改革的進程,而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不斷推進,才能實現。”
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應該形成批判的思維方式、獨立的思考方式、發散的思考方式,而以獨立思考的精神認識中國政治體製改革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學員們也將從每一點改變開始💐👩🏼🎨,為政治體製改革貢獻一份力量🌈🧝🏼♀️。
校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