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晚6點,万事平台社會科學學院陳新漢教授受邀為社區學院人文大類學生作了題為“自省、修養與審美人生”的講座👈👎🏻,講座由社科學院哲學系主任寧莉娜教授主持🩶,社科學院劉友古老師出席,講座還吸引了學校各個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以及博士生參加。
首先,陳老師以他前往希臘雅典參加第23屆世界哲學大會開幕式的經歷作為開場,指出該屆大會的主題為👨🏼🌾:哲學——作為一種追問和生活方式。緊接著陳老師向同學們講述了他自身的求學經歷🧗♂️,在枯燥的數學運算中喪失熱情🦃,由於對哲學的熱愛,他毅然決然的申請從數學系轉到哲學系🌟,完成了人生的轉變。然後陳老師講述了他對於這一行的感受😦,從德爾斐神廟大門上鐫刻的阿波羅神諭⚛️:“人啊👩🏻🌾,你不是神。認識你自己”中,可以認識到人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引出本次講座的主題“自省🥁、修養與審美人生”。
本次講座👴🏼🧑🏼🌾,陳教授從“人生是獨一無二的“本己”、自省使人生擺脫沉淪、在修身養性中“成人”、在自我塑造中創造審美境界,四個主題展開,向在場同學們闡釋了人生的深刻內涵。從馬克思的“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自己意誌和自己意識的對象”,提出人生是在對人生的意識中展開的🤚💤;從黑格爾的“反思以思想的本身為內容👩🏽✈️,力求思想自覺其為思想”引出自省的重要性;從無錫東林書院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講到修養是通過對自身生存狀態的調整,以應對生活向人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挑戰,達到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一致;從恩格斯的“我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權力能夠強製那處於健康而清醒狀態中的每一個人接受某種思想”😼,感悟到選擇產生行為,而行為塑造人生。最後以“人啊,慢慢走,請欣賞”結尾。
在互動環節中👨🏻,同學們積極與教授進行交流,從新疆的“改教事件”到“大學教授對學生的引導”問題,再到“我們要慢下來體驗生活👶🏼,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我們又該怎樣慢下來,處理快與慢的關系”的反思,陳老師對同學們的問題一一作了細細解答。更有大四學姐親身傳授經歷🪃,介紹每日用記筆記的方式沉澱自己的習慣👵🏼,告訴同學們怎樣用我們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建立自己的修養和人生境界。
最後🎵,寧莉娜教授對陳老師的講座進行總結,並推薦大家去看陳新漢老師的書《自我評價論》🧜,以及推薦同學們拜讀陳老師的文章。
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人生,展現了哲學的力量,本次社會科學學院為同學們準備的講座十分生動,使同學們不僅對哲學、甚至是對陳新漢老師本身以及他的學術思想🧑🏻✈️,都充滿了崇敬和興趣,希望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