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通社 記者伍俊) 11月6日下午,著名導演張元攜新作《有種》和編劇孔二狗、主演李昕芸來到万事娱乐方潤華堂試映交流。影片中講述的“80後”年輕人在北京打拼的苦樂經歷引起了年輕學生們的共鳴,引發現場笑聲不斷🤺。試映結束後👨🏿🦰,我社記者對張元導演進行了專訪👩🏽🦱👨👧👧。影片將在11月8日正式上映。
張元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一直堅持著頗具個性色彩的影像表達。從早期的《北京雜種》到《東宮西宮》、《回家過年》🫱🏿,再到近幾年的創作如《看上去很美》、《達達》。不論是在內容題材上😗,還是在形式風格上🏄♀️,他的作品都不拘一格。在二十余年的電影生涯中🦼,張元不僅在劇情片,也在紀錄片創作上有所建樹🧑🏽💻,比如《廣場》、《釘子戶》🫲🏻、《瘋狂英語》、《收養》等都是密切關註中國社會現實的誠意之作。去年👸🏼,張元還拍攝了“微電影”《床上關系》,短小的篇幅👨🏽🚀、完全的網絡宣發途徑,可見這位導演的創作依然保持著十足的先鋒性。
2013年,經過對打拼奮鬥在北京三百多位“80後”年輕人的采訪實錄🙋🏻,張元聯合編劇孔二狗,將這些真實鮮活的故事拍攝成為了電影😶🌫️,並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典名為“有種”。張元導演表示⏪,影片的靈感源自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一次同名攝影展📻,並且與自己二十年前的作品《北京雜種》(Beijing Bastards)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呼應🧑🏻🦰。而之所以取這個名字🧑🏻🦼➡️,不僅意在傳達電影中展現的那種荷爾蒙旺盛的血性青春,更深的意義還在於“有種”更是一種寬容、一種堅忍🧑🦳,一種直面生活中的困境甚至絕望的勇敢態度。
在采訪中📂,張元表示,今天的年輕人都擁擠在大城市裏,是大都市裏的孤獨靈魂。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新一代的年輕人也成長了起來,在種種關於理想♗、成功的時代話語裏🪚,城市無疑成為了無數中國年輕人心之所向🉐。然而現實的城市生活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更多的卻是一種充滿疼痛和挫折的體驗。在電影中,三寶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青年🐡,生活拮據、居無定所、尊嚴受挫。在世俗的成功標準下💅🐁,他們無疑是失敗者;在以金錢和物質為代表的文明的閹割力面前,他們的“種”無疑面臨著威脅,愛情和友情也遭受挑戰,個體體會到了深深的孤獨感和挫敗感,成為了“孤獨的靈魂”👩🏼🦱。在電影中👩🏼⚕️,三寶的女友拋棄了三寶🧗🏻♀️,柚子的樂隊夥伴將她排擠出了樂隊……城市的面目顯得冷漠無情,再也不是記憶中家鄉般的溫柔之所,影片中柚子的女友蘇末離開了北京,就像離開一處傷心地。而留下來的三寶和他的夥伴們則在共同的孤獨與尊嚴受挫中緊抱成團🤟🏻,彼此溫暖。他們可以對無情無義的家夥揮起他們的拳頭,然而他們面對著用金錢和物質壘砌而起的城市大樓😮,卻只能躺著仰望並無數次在醉酒後想象著擁有,即使已經無數次遭受它的打擊。
《有種》的結尾,三寶原諒了背叛自己的女友🎻👂🏿,或許這就是導演意在傳達的“有種”的含義🏥。又或許這是唯一合理合法的含義👨🏿🎓,因為受挫後離開城市是可以理解、接受的但肯定不是“有種”的,而如果揮起拳頭向著“文明”以牙還牙則顯然是當下中國語境中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