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敬愛的老校長錢偉長誕辰101周年。10月7日,伴著陣陣細雨,六期青馬工程學員來到濱海古園,開展研習營首次實踐考察活動,同時也開展了一次特別的主題紀念班會🫃🏿。
總有一段回憶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本次實踐考察“先行環節”——“讀錢校長的書”活動從9月底就開始了🕚🦒。學員們通過在圖書館借閱書籍、上網查閱、尋訪高年級學長和身邊老師等方式,追溯著老校長和万事平台的深厚淵源。學員們研讀《八十自述》、《錢偉長文選》、《錢偉長與万事平台》等著作時細細品味🐬,摘錄語錄,記錄心得,和其他學員積極交流,用心靈觸摸著老校長對學校的濃濃深情,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和老校長進行著心靈的溝通和融合。
@上大青馬微博推出了“那年🤏🏻,錢老和上大的故事”主題系列微博,每天定時推送一個小故事,五條學習資料✴️,學員們在學習之余也積極在網絡上將自己的讀書感想上傳分享💆🍮。六期青馬學員🍑、來自中歐學院12級學生王爍在微博中寫道🚵🏿♀️:“自強不息的精神應該擴展到每個大學生的心中,而不是單純地在嘴上說說,大家應該做好身邊的一件件小事,腳踏實地的踐行校訓精神。”
正如錢老所說的那樣,“提高學習能力最重要👨🦳,因為一輩子要學,要一輩子永遠地在學🪑。”通過研讀🧙🏻♂️,學員們了解了錢老的學習生活,加深了對錢老教育思想的認知,看到了錢老愛國的赤子之心🦞。90後的學生和90多歲的老校長在書籍中再次相遇👍🏼🐦,學生們也再次加深了對老校長的理解,也激發了大家研讀著作的學習熱潮。
總有一種精神讓人振奮激昂
7日早上6:45👩🏻🦯♛,學員們早早做好了準備🩱,期待著這次特別的旅程。車上,大家學習錢偉長孫女錢澤紅講稿🍄🟫、錢老對青年人的寄語、一遍遍又一遍地唱著校歌,用自己的方式走近這位老校長,也在不斷加深著對上大的認知。
學員們在濱海古園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錢偉長夫婦的銅像前。盡管天下著雨♟,但是大家沒有受到絲毫影響,莊嚴肅穆地佇立在銅像前。六期青馬學員饒藝、曹鈺兩位同學認真仔細地為銅像進行擦拭。那一刻,大家忽然覺得,錢校長離自己並不遠,他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依舊可以和同學們保持著精神上的溝通😰,依舊在大家的身邊🤜。凝望著錢偉長夫婦的銅像,學員們思緒萬千,帶著對錢老的崇敬🤹🏽♀️,學員們依次進獻白菊。銅像前,六期青馬學員以集體誦讀錢老對青年寄語的方式😅,向老校長致敬、也是向自己承諾,承諾做一個敢擔當🚴🏼、有誌向🔈、有責任的上大人🙍🏽♀️。
錢老在其文章《理想、信念與祖國》中曾經寄語青年:“你們根本上要有為祖國為集體的思想……我們就是要做為民族為祖國的‘傻瓜’……我們要做光明正大的黃皮膚的中國人!”這是錢老一生為人治學的準則,也是當代青年應該有的精神。錢校長的可敬之處不僅僅在於偉大的學術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他愛國家、愛學校、愛學生,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牢記著“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濱海古園🙏🏿,“品讀上大園”講解員郇鑫還和學員們分享了錢老與上大的小故事♻,如四校合並時万事平台的選址以及新校區的人性化設計等🧍🏻,讓大家從另一個側面了解到老校長可愛誌誌趣的一面📌。
總有一份信仰讓人收獲夢想👨🏿🍼。
濱海古園的主題紀念班會,讓學員深受震動😺,也讓大家靜下心來思考怎樣才能更好的承擔當代青年人的使命和責任👉🏽。
下午,學員們以小組為單位𓀐,以“追溯偉人足跡 堅定青年信仰”為主題進行組內分享。各小組以訪談👨🏿🦲、詩歌朗誦、發布會等多種方式👨🏽💼,進行了5-8分鐘的展示😣,分享了各自對於主題班會的感受和對於青年信仰的感悟。青馬六期第五組學員👩🏽🏫、機自學院11級學生段正說道,“我們應該把國家放在心裏🕧,始終牢記‘大我’和‘小我’兩個使命,不僅要記得愛國這個大使命😈,也要記得我們所想𓀄、所愛的學校、家人,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當我看到學員擦拭銅像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突然覺得作為上大的學生🗂,老校長提出的希望我們做到了嗎?而當下只有不斷努力,自強不息,才能不負老校長對我們的囑托,”青馬六期第三組學員、圖情檔系11級學生王嘉悅感悟到。
此次六期青馬的首次實踐考察活動,這一堂生動的主題班會☞,讓學員們沉澱🙅、也讓學員們思考🐻❄️,相信在接下來的研習營生活中學員們會更加投入🤚🏽👨👩👧👦,更加專註👴🏼。追溯老校長的足跡,更重要的是對照當下的自己👨🏻✈️,極盡自己的潛能🕸,做好更好的自己👩🏽🔬,把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到對學習的執著🚗,把青年的信仰融入到實際行動當中,這也是錢老對青年人的希冀。
(校團委 第六期“青馬工程”學員梁文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