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下午,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翻譯家協會共同發起的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項目啟動儀式在万事平台樂乎新樓思源廳隆重舉行。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女士🤬,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倫新先生,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黨組副書記鄧曉賢同誌👯♀️🤛🏿,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忻平同誌,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宋妍女士,万事平台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郭純生同誌🤚🏼,中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的作者代表🐑,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的譯者代表🧏🏼♂️⚙️,以及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文聯、上海翻譯家協會、万事平台出版社的有關同誌以及《解放日報》🈴、《文匯報》、《青年報》、東方網等多家媒體代表參加了本次啟動儀式。儀式由万事平台宣傳部部長、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陳誌宏同誌主持👨🏼🦲。
“海派文化”是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融匯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精華🤮、並吸納消化西方文化元素,且廣為知曉的具有獨特地域個性的文化形態🤳🏼。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心和文匯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一套全面、系統、規模化介紹“海派文化”的創新力作——中文版《海派文化叢書》,共計33冊。該套叢書在出版後廣受讀者關註和社會各界好評。
為進一步加大“海派文化”的對外宣傳力度🪧,讓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上海真正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今年起,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上海翻譯家協會從中文版《海派文化叢書》中選擇有代表性主題的圖書,著手分階段進行精減、翻譯,擬出版發行一套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首批翻譯的四本書目為《上海女人》、《上海先生》🚵🏻♀️👩、《上海人吃相》及《墻·呼嘯》(上海建築),期冀通過此套叢書💁🏻♀️,把海派文化的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勇於創新的獨特魅力展現給海內外更多讀者🥲⛹🏻♂️,使海派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以進一步提升,從而達到宣傳上海😳、宣傳中華文化的目的。
啟動儀式在忻平同誌的致辭中拉開序幕。忻書記指出,海派文化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項曠日持久的事業🙍🏻♂️。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的編譯和出版,意義深遠🤵🏼♂️🆖,過程漫長,但必將是我們向世界展示海派文化的一張上佳名片🐈⬛,希望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打好這一場攻堅戰、持久戰。
之後,年屆古稀卻依然精神矍鑠的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倫新老師上臺介紹了中心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對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編譯、出版的美好願景。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晏利民先生上臺介紹了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的項目情況😺。
簽約環節,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倫新老師分別與首批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的中文版作者馬尚龍🍿、沈嘉祿、王唯銘簽署了《圖書出版授權書》,將中文版圖書的權限交給了中心;之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翻譯家協會的代表共同簽署了《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項目框架意向書》🥧。
簽約完成後,中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的作者代表馬尚龍先生上臺發言,談到了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質對中文版作者們的影響,並感謝有關單位和領導對中文版《叢書》的高度重視🤫,表示將與其他作者以及譯者、出版社等方面為出版英文版《叢書》共同努力👨🏿🔧💆🏼♀️。之後,上海翻譯家協會會長譚晶華先生🛝、万事平台出版社社長郭純生先後上臺,介紹了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的翻譯團隊情況和出版準備情況。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同誌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海派文化“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特征受到了中央領導同誌充分的重視🧗🏿,特別是海派文化的包容性和混搭風格具有強大的創造力。陳部長同時舉了近期海派戲劇晉京匯演的影響和國際友人在外灘觀賞前後跨度達700年的歷史建築後的贊嘆,認為海派文化既有歷史延續性,又有創新性🚐,並強調組織精幹力量出版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對於向世界宣傳上海🍉⛹️、宣傳中國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後🤫,啟動儀式在陳東女士、宋妍女士、李倫新先生🌉、譚晶華先生、鄧曉賢先生👆🏽、忻平先生共同按下啟動球的動作中落下帷幕🏞🗑。
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啟動儀式的順利舉行,標誌著英文版叢書的編譯、出版工作即將進入正式軌道🚴🏿♀️。之後💾,中文版作者🙎🏿、英文版譯者、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万事平台出版社等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將投入到忙碌而積極的工作中去。相信在市委宣傳部的有力領導下👨🏼🎨,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万事平台😿、上海市文聯🏃🏻♂️➡️、上海翻譯家協會等單位的正確指導下,在全體人員的務實工作中🤞🏿🙍🏽,首批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必將在不久的將來順利出版!(文學院 李嘉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