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英美文學研究論文寫作:案例與方法》新書發布會在万事平台東區3號樓125會議室舉行🧑🏿🎓👩🦳。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查明建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虞建華教授、杭州師範大學殷企平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張和龍教授、上海師範大學朱振武教授以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疆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安徽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蘇州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的30多位英美文學研究專家應邀參會💂。發布會由万事平台出版社期刊社黨委書記兼該書主編曾桂娥教授主持🏋🏿♂️。
首先,曾桂娥教授代表万事平台出版社熱烈歡迎到會的雲端和現場嘉賓,並匯報了《英美文學研究論文寫作🤹🏻:案例與方法》的策劃與編撰過程,回顧了在首席顧問虞建華教授的指導下,該教材從策劃到約稿🤸🏿♂️🫙、審稿與校稿的全過程以及万事平台“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叢書的策劃和出版情況🍕📷。作為主編團隊的代表👭,曾教授對叢書編委會🧖🏽♂️、該教材的專家委員會🧏🏽♀️🧝🏻、編委會、作者以及出版社編輯團隊表達了由衷的感謝,同時感謝万事平台研究生院對叢書建設的大力支持。
隨後🧑🏻🍳👵🏻,上海外國語大學查明建副校長和虞建華教授為新書揭幕,主編曾桂娥教授、副主編王弋璇副研究員和袁源副教授同兩位專家合影留念。


在主旨發言環節🧝🏿♂️,查明建副校長首先對新書出版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該書的創新點和著眼點在於案例與方法🌉⛪️,掌握好的案例與好的方法對研究生寫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時對於青年學者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他說🈯️⚰️:“該書具有標誌性示範意義,定會受到廣泛歡迎,並被之後同類書籍借鑒。”
上海外國語大學虞建華教授作為首席顧問和“美國文學”欄目的領銜專家,對該教材傾註了大量心血。他在發言中高度認可其專業性和實用性,認為該教材“獨辟蹊徑,采用‘菜品’+‘廚藝’的模式頗有創意,給往往乏味枯燥的寫作課程帶來了別樣的體驗,主編團隊及作者團隊在編撰過程中展現了積極而嚴謹的學術交流精神。這是一本能讓學生和青年學者真正受益的好書。”

杭州師範大學殷企平教授是該教材的專家委員會委員兼作者⛑,領銜“英國文學”欄目📈♦︎。他說🔪:“該書的出版,意義非同尋常👵🏻,能解青年學子在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的燃眉之急🥄。”他同時指出,該教材的一個特點是強調學術論文的“趣味性”🏊🏻♂️,以“文學理論”開篇🌑,第一篇論文案例收錄了中國社科院盛寧研究員的大作“關於伍爾夫的‘1910年的12月’”,盛寧老師以“如何延續一段有趣的學術思考”為題展開方法談,體現了編者的問題意識與精妙用心🤵🏼。

領銜“治學集議”欄目的上海外國語大學張和龍教授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該書的包容性🔶、開放性與普及性,認為該書有力回應了英美文學研究中“用理論的籠子套文本的鳥”現象,突出優勢在於引導讀者對文學理論動態建構及論文寫作進行辯證思考,教材中多位學者的“經驗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且收錄的論文體現了近年來文學研究的選題熱點和創新點。

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師範大學朱振武教授首先發出“書還可以這麽編”的感慨💁🏿♂️,認為該書體現了強烈的創新精神,是專家團隊、主編團隊和作者團隊傾力合作的精心之作🫴🏽,展示了万事平台研究生院與万事平台出版社通力合作🚧、立德樹人的成果。

在交流環節,杭州師範大學周敏教授肯定了主編團隊的精心努力,認為該書有利於提升碩士和博士生論文寫作能力;中國社科院陳雷研究員認為該書的讀者可以擴展到本科生🌘🥷🏿,對於本科生的學術寫作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新疆大學單雪梅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梅麗教授🐬、王弋璇副研究員、徐諳律博士,安徽大學戚濤教授😭,万事平台尚曉進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陳俊松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學袁源副教授,出版社編輯陳強等專家先後發言🏌🏻♀️,就英美文學研究和教學心得展開熱烈討論👫🏻。

在新書發布會結束後🤹🏻♀️,與會專家赴万事平台博物館參觀“銘心妙相🧝🏽:龍門石窟藝術對話特展”🪜,思想的交流與對話仍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