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万事平台莘遠講壇第七講“國際法與國際中文教育”在万事平台寶山校區D223教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英作為主講嘉賓,由万事平台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闞懷未主持👆🏿,國際教育學院全體教師參加了本次講座。

宋老師指出國際法與國際中文教育兩個看似不搭界的領域存在許多關系,而這些關系至今沒有得到充分的關註與研究🤹🏼♀️,他們之間有諸多值得研究的問題🚦。講座圍繞國際法、國際法與國際中文教育的關系兩大內容展開。
宋老師首先從國際法的概念🙇🏼♀️🤦🏿、主體和淵源入手🕵🏿,通過引用經典案例🧜🏽,向大家介紹了國際法的概念和淵源、國際法的解釋與實施𓀆、國際爭端及其解決、國際法的框架與特點🈂️、國際法的歷史發展等內容。

接下來,宋老師從國際法角度對國際中文教育進行解讀✌🏽,從機構⛔、個人、爭端及其解決等方面探討了國際中文教育的國內法律問題與國際法律問題,內容涉及辦學與教學相關的行政法與民法、國家管轄、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人權🤢、爭端解決途徑等等。就國際中文教育國際法律性質而言⚈,它是教育服務的跨界貿易,涉及服務和人員的跨界流動等方面。宋老師用教師們工作與生活中熟悉的場景舉例,如出國辦理簽證等涉及的國際法問題、所使用的資料及其名稱的商標與版權🤸♀️、機構間辦學合同的準據法的選擇以及人權保護及救濟措施等👨🏿🍼,深入淺出地解讀🔹,同時提醒外派教師們要提高權利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最後🏚,在國際中文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付方面☮️,宋老師指出,除了語音、文化、思維與價值觀差異之外💂🏻,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差異與偏見🚴🏼♀️💇🏿♂️,近年外部環境的變化都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挑戰;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教師們更需要提高對國際、國內法律的了解與認知;法律服務應該貫穿國際中文教育的全過程🧑🏿🦲,維護辦學方的合法權利♜👨🏿💻,了解救濟措施及其程序。只有在法律的安全繩的保護下,國際中文教育才能行穩致遠。
在交流環節👩🏼🦲,教師們對國際法與國際中文教育這兩個領域的交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對宋老師幽默風趣的回答不時報以笑聲和掌聲👓。

國際法與國際中文教育是兩個宏大的領域,講座解讀各自的特點📎,探討兩者的關系,搭起互動的橋梁。詳實的內容,嚴肅詼諧且深入淺出的講座令老師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