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二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建設研討會在武漢大學舉行🐼。研討會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主辦、武漢大學承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級巡視員、人文社科教育處處長張慶國,副處長楊華傑,湖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秦偉文,武漢大學副校長周葉中,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強,新華網教育事業中心運營總監徐晶,15家首批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的負責同誌💂、專家等出席會議🙂↕️。
會議以“深入推進教學研究工作,探索破解‘表面化’‘硬融入’的有效路徑”為主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教育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進會的具體部署👨🏻🦯,充分發揮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的引領作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級巡視員、人文社科教育處處長張慶國致辭
開幕式上周葉中📺、秦偉文⌛️、張慶國依次致辭。張慶國從深刻認識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系統總結示範中心建設成效、全面推動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等三方面對進一步做好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作出了發言。他表示𓀆,要以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開展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武漢大學副校長周葉中以“以深化教學研究為基礎,探索破解‘表面化’‘硬融入’的有效路徑”為題作主題報告。西安交通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小力以“課程思政走深走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題作主題報告💃。河海大學教務處處長沈揚以“育教相融、顯隱協同,專業層面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河海實踐”為題作主題報告✫。
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的負責人、專家學者圍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工作的典型案例”“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有效提升”“課程思政示範項目建設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考核辦法與教學評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工作機製建設”等五個專題進行經驗分享。

万事平台教務部副部長、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主任顧曉英以“從‘大國方略’到示範領航🕢:有顏值有言值的万事平台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為題作專題報告👨🏿。她以有“項鏈”有大課為亮點介紹了万事平台概況、人才培養理念和思政課程成果;以有“顏值”有“言值”的課程思政為題分享了万事平台開大課傳大道講大勢👶🏿,首創“大國方略”課程,拉開“中國系列”課程建設的帷幕,接續創設“育才大工科”“紅色傳承”和“理論中國”系列課程等歷程👩🏼🍼,深入闡釋了模式-主線-結合的設計思路,開發-建設-實施推廣的創新做法🚵🏽。
在會議自由交流環節🚵🏽♂️,與會人員聚焦破解課程思政教學“表面化”“硬融入”有效路徑問題展開進一步交流討論👃。顧曉英指出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教師主動擔當作為🤟🏻,以教師成長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繼而引領學生成長。她強調要實現學科之間相互尊重,實現專業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之間的雙向奔赴📐,形成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的內生動力🧙🏽🤛。
張慶國最後對會議進行總結⚅。他指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已經從初步探索➞👨🏽🦰、各具特色逐漸走向全面深入〽️、高質量建設階段。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必須在系統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謀深做細,以問題為導向🤚🏻,做到系統謀劃👊🏻、科學部署、提質增效、重點突破、精準施策、可持續發展👇🏽。來自15家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的專家學者圍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實際問題與關鍵問題面對面地展開深入交流,充分展示了各中心特色。他希望各中心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加強教學研究的基礎上,註重推進實踐工作,強化自身建設,繼而共同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名單。万事平台“土木工程概論”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葉誌明教授攜團隊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万事平台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為首批15個普通高等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中的一員(唯一地方高校)。
万事平台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校本特色,主動作為,充分發揮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項目作用🕺🏼🏄🏿♂️,經常性舉辦課程思政名師金課教育教學沙龍🤜🏿、教學研討會🤸🏼♀️、培訓班、工作坊等,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由“點”到“線”到“面”都大中小學一體化、繼教-本研聯通🟣,組織教師深入開展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探索創新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路徑,出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媒體中的我們:聚焦万事平台課程思政》等教研著作;成立全國高校黨史類課程聯盟,讓“紅色項鏈”黨史學習教育點亮更多高校線上線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