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事平台莘遠講壇第九講在万事平台寶山校區D223教室成功舉辦,主題為:教師與學生在ChatGPT認識上的差異及其對中文教學的啟示🪵🥮。本次講座邀請華盛頓大學梁霞教授作為主講嘉賓,万事平台國際部副部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李穎潔主持,國際教育學院教師、學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基於2023年初對中文教師和學生所做的280份ChatGPT使用情況調查問卷,展現了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師生對這項新技術的基本認識。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梁霞教授發現中文教學領域總體上都對ChatGPT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表現了極大的關註,關註度在中國和海外🧔🏽♂️,在不同的年齡組,同樣引起了高度關註,沒有明顯的地區性差別👨🏻🦲;大家對ChatGPT的使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測試ChatGPT的功能和查找資料兩大方面,用於聊天和做研究的也有較高的比例👨🏼🍳;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ChatGPT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多數人並不擔心ChatGPT對就業等帶來的“威脅”。隨後🐗,通過了解華盛頓大學的學生們和教授們的看法,比較師生認識異同的意義,梁霞教授提出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憂慮表示關心和理解,在評量學生成績時盡可能做到公正全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突出語言課口耳之學的特點,降低人工智能工具有可能存在的“洗腦”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後,在梳理了教師與學生對這項新技術認識方面差異的基礎上👨🏻🚀,梁霞教授對如何應對變化提出了幾點建議🌿:面對新技術給中文教學領域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積極討論雙方對課程的期待和認知方面的差異🥶,並力求實現師生的互相理解,相向而行🔣👨🏻⚖️,異中求同,平衡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努力提高語言教學的效能💁🏻♂️💫,發揮新技術之所長💲,從而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使中文課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講座最後👩🚀,梁教授以《勸學》中“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勉勵同學們,追求知識是一個不斷堅持的過程,機會總是願意垂青努力堅持的人。

(圖/文: 陳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