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漢語國際教育的學術交流😷🧓🏿,進一步完善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建設🔸,培養高質量人才,提供更優質的語言文化服務,第二屆“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9年6月22-23日在万事平台寶山校區樂乎新樓圓滿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万事平台國際教育學院與万事平台文學院聯合舉辦,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及海外逾50家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及企業的100余位專家、學者、教師、研究生們參加了會議🫲🏼。
研討會開幕式由万事平台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闞懷未主持🔇👨🏿🦲。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孔子學院總部學會秘書處處長袁禮出席了研討會,並致開幕辭✖️🧑🏻💼,強調了漢語國際教育研討的重要意義👩👦👦,表明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宗旨🕡、立場及服務於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和推廣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來自韓國啟明大學的李鐵根教授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家和參會者的代表🫥,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万事平台國際部副部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姚喜明代表万事平台主辦方致歡迎辭🏄🏼。
本次會議共邀請三位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專家作主旨發言🗯👱🏽♀️,分別是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教授吳勇毅,浙江師範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院長🐝、教授王輝🪰,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語言學院中文系教授🚵🏼♂️、亞歷山大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主任娜希德💥。吳勇毅教授以詞匯聯想測試為切入點🧒🏿,探討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中國形象的認知與傳播及其對國家形象構建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作用🐹。王輝教授分享了基於大數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分布研究🙇🏻♂️,提出了孔子學院的分布需要進一步科學規劃、精準布局等策略。娜希德教授探討了阿漢習語的含義與翻譯方法以及阿漢不同民族思維方式對翻譯的影響。
除大會報告外,研討會還設置了9個分會場,組織了 66場分會場報告,報告研討了“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的漢語國際教育狀況,涉及“教學資源”、“師資培養”💁🏻♂️、“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學習者動機”、“跨文化教學和文化傳播”、“孔子學院的發展和國別研究”等課題。報告會上,特邀嘉賓與報告人妙語連珠,內容精彩紛呈,學術討論氣氛熱烈,與會代表們普遍認為受益良多𓀀,並期待兩年後在第三屆會議上再聚首。
本次會議期間,還召開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座談會、上海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建設咨詢會。座談會上🪬,學會代表和國際教育學院的教師代表探討了學會如何回歸本質、服務會員、促進學科發展的策略。咨詢會上,學會秘書處處長袁禮及上海市所有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院領導共圖未來發展,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以及万事平台建言獻策,明確上海市乃至華東地區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發展的使命,及合力打造區域標桿的必要性。
研討會閉幕式由万事平台文學院副院長倪蘭主持。閉幕式上🪟,9名分會場主持人匯報了各組的討論集錦,万事平台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姚喜明、副院長闞懷未分別為分會場主持人頒發證書。万事平台國際教育學院教授薛才德代表主辦方作總結發言🫳。
本次大會得到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與万事平台出版社的大力協助,為漢語國際教育及相關領域的學者搭建了一個人文和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科交流與發展、學術研究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