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公布。根據統計,本年度共有來自196家單位的625位申請人成為國家優青,資助強度為120-130萬元/項🔪。
今年,万事平台有3位教師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他們分別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艷麗研究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蒲華燕教授、管理學院解學梅教授。
王艷麗🤺,中共黨員🧚🏽♀️,万事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影像AI產學研用創新聯盟理事📙,中國非公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靶向納米熒光探針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納米靶向藥物設計;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先後作為客座副教授,訪問學者赴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美國克萊姆森大學交流學習。聚焦智能靶向納米熒光探針的設計及其在腫瘤精準治療中的應用🧞♀️,基於一種簡單、綠色、可控的分子融合法7️⃣,開發了一種碳基腫瘤細胞核靶向納米熒光探針,提出了細胞膜通透性靶向的新機製🍑,實現了單細胞層面的腫瘤細胞高效精準識別靶向,將腫瘤靶向率從不足5%提高到50%以上,在Advanced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40多篇🌘,引用1125次👨🏽✈️💪🏿,其中,單篇最高引用262次,參與編著專著1部,申請發明專利15項👨👩👧👨👧👧,應邀參加國際會議報告近20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市教委、市科委等項目多項⚂,參加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
蒲華燕,中共黨員🕵🏽♀️,万事平台無人艇工程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導,現任上海市智能無人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和教育部海洋智能無人系統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獲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曙光計劃學者👵,中國自動化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上海市科技啟明星和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 “極端環境下機器人探測裝備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2017年獲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排名第一)🍚🔸,負責研製的海洋無人艇完成了2018年東海桑吉號碰撞爆燃沉船事件中應急處置和監測🤶🏽🧎♀️➡️,為航運史上首次大規模輕油泄露事件評估和處置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還獲得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上銀機械博士論文獎🟦、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
解學梅👩🏽🚀,中共黨員🌹♘,万事平台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7月起任職於万事平台管理學院;2007和2009年在香港城市大學進行訪學研究;2015-2017年於美國加州大學UCSD進行訪學研究。長期從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上海市科委軟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十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4 項。在SSCI源權威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RDM “Best Paper Award”🍋🟩、“万事平台第六屆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導師”、“万事平台優秀青年教師”等獎項和榮譽稱號十余項。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等人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