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由教務處主辦、管理學院承辦的課程思政與人才培養研討會在東區經管大樓420會議室如期舉行💁🏻♂️。教務處處長彭章友🩸、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李偉、院長鎮璐等領導和來自管理、機自、材料、環化、文學院👮🏼、土木、中歐、數碼等多個學院的40余名教師及校友🙍♂️、學生代表前來交流。研討會特邀復旦大學石磊教授做專題報告,管理學院學工負責人👨👧、國際活動項目研究中心主任馬亮老師主持研討會。
會上,馬亮老師結合其主講的高年級研討課《項目管理案例與實務》(入選2019年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建設經驗,介紹了管理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的開展情況👩🦽,並向與會者分享了其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和展望🔄。兩位管理學院的畢業生王向洲、宋笛菲也來到母校💔,深情分享了當年學習管理學院系列課程時的感受以及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幫助,向傾心教書育人的母校教師表達了感謝!

研討會上,復旦大學石磊教授作了題為《潤物無聲🧛🏻,難在融通——談談專業課如何“思政”》的專題報告📆,精辟論述了“思政育人與課堂的自由表達”“必須恰當有度,潤物無聲,避免形式主義”“課程思政,首先挑戰的對象是教師”三個話題,並且結合自己主講的專業課程,采用問題式教學法,生動演繹了如何充分融合好思政與學術精神🤷🏼♀️🦵🏻,講好中國故事,令聽眾們深受震撼和啟發。石教授還勉勵大家,做好課程思政🐭🪖,專業教師必須做到中外打通、古今打通、專業知識和其他領域打通🪓,體現立德樹人和責任擔當。

隨後的互動環節,鎮璐院長介紹了管理學院下一步在加強課程思政和高水平人才培養方面的計劃和設想,彭章友處長從課程思考、思政意識🟠、思政內容👏、思政方法、系統思維⛹️♀️、課堂效果等六個方面對如何做好課程思政提出了明確要求🧝🏻♂️,參會教師代表們還就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向專家們進行了請教和交流。

據悉,管理學院近年來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工作,鼓勵廣大教師提高站位、積極投身、全情參與、不斷創新,將教學與科研充分集成,為學生不斷賦予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全方位正能量。在前兩屆万事平台課程思政微課比賽中🥹,管理學院多位教師獲獎,學院還蟬聯優秀組織獎,營造了良好的教書育人氛圍🈴,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自管理學院四年級的賈皓宇同學發來感受說:“大學作為我們通往社會的最後一段旅程💙,是我們價值塑造的攻堅階段,直接影響了我們是否能成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勇挑重擔、敢於作為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正所謂“德之不存,無以立身”。回顧過去三年時光👩🏻🎨,管理學院的課堂是我大學生涯一抹絢麗的回憶。在馬老師開設的《項目管理案例與實務》課程中🪟,我們不僅能學習到國際大項目的實踐管理經驗,能與曾經奮戰在世博一線的各界精英面對面交流,更能切身感受到他們在完成國家賦予的艱巨任務時那種攻堅克難🙇🏼♀️、全力以赴的大無畏精神😇,這在無形之中激勵著我們青年一代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上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征程,令我受益頗深🧌。我也真誠希望我院能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改革🤾🏼♀️,讓內容多元、形式創新的精彩課程輻射到更多的同學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