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領醫工🚵🏿,能享健康”系列講座於7月23日晚圓滿結束⏮。此次系列講座圍繞醫工結合展開,全程通過線上會議形式完成❤️🔥。講座主辦單位為万事平台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與醫工交叉研究中心、中國仿真學會生命系統建模仿真專業委員會、中國儀器儀表嵌入式儀表及系統技術分會及万事平台機械工程實踐工作站。万事平台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院長費敏銳為系列講座做了開幕致辭。系列講座從6月30日晚開始第一場到7月23日晚結束最後一場,共八場,16位教師參與。最後由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黨委書記於瀛潔做總結講話。
6月30日晚,万事平台機自學院🤬🔵、醫學院雙聘教授,機自學院人工智能與醫工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楊幫華做關於智能腦機接口技術及其在醫工交叉領域研究探索的演講;隨後,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郭帥教授做了關於智能健康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探索的演講。
7月2日晚,機自學院副教授、2019年度“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田應仲做關於共融機器人若幹關鍵技術及其工程實現的演講;隨後,万事平台智能基礎件研究中心主任©️、英國帝國理工大學JointsInSilico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華子愷做關於骨與關節中的醫工交叉研究的演講。
7月7日晚🤹🏿♀️🕵🏿♂️,機自學院教授王馳做關於超小自聚焦光纖探頭的研製及應用方法的演講🗺。
7月9日晚,機自學院副研究員張震做關於肌電手勢預測技術及應用的演講;機自學院教授劉媛媛做關於微納生物3D打印與微納操作機器人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研究報告。
7月14日晚,機自學院教授、上海市智能製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趙翠蓮老師做關於生物肌電在呼吸康復中的研究應用的演講;機自學院副研究員、精密機械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周文靜做關於數字全息技術及其在數字醫學中的應用的演講。
7月16日晚👃🏽,機自學院副教授🫷🏽,香江學者任彬做可穿戴下肢外骨骼人機協同設計與實驗研究的演講🍽;機自學院副研究員高洪躍做關於“光克隆”真三維顯示研究及其在醫療影像領域的應用的演講☝🏿。
7月21日晚🧑🏻💻,機自學院特聘研究員周文舉做關於面向智能製造的高速視覺裝備及工業應用的報告💁🏽;機自學院講師、青年東方學者張兵做關於基於影像導引下的腫瘤能量消融技術的演講。
7月23日晚,機自學院副教授、學科建設主管柯顯信做關於人機情感交互關鍵技術研究的演講🧎🏻;機自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嶽濤做關於基於微流控芯片的微納製造與微環境控製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演講◀️🧝🏽♂️。
本次“智領醫工🚆,能享健康”系列講座受到了廣泛的關註👳🏼。大學生及各位學者積極參與,線上會議每場平均參會人數在400人以上,講座過程亦是反響熱烈🧛🏻。同學們認真聽取各位老師的演講介紹🤷,並積極通過線上互動提出問題,老師也會一一給出詳細的解答🦸🏿♀️。參與的同學們表示通過此次系列講座學習到了很多,了解到人工智能與醫工交叉的研究領域、醫工結合的熱點研究方向💁🏿,知道了醫工交叉研究應用現狀,學習到老師們的研究方法等等,很多同學表現出對相關研究的興趣🎶,表示希望能更多的了解相關研究內容,並希望能再次參與類似的講座。(撰稿👼:任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