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上午8:30,万事平台人才培養工作會議開幕式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這次會議為期兩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認清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對我們的戰略目標達成廣泛的共識;進一步激發教師積極投身教學🤙🏿🧗🏻♂️、主動研究人才培養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方法的熱情;明確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方向、任務和舉措,動員大家為目標努力奮鬥。開幕式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主持🧑🎨。
金東寒校長作題為《對標一流 深化改革 加快完善以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大會報告。他指出👽,近年來🤩,万事平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錢偉長教育思想🍄,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圍繞人才培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𓀙,不斷改革創新,在深化人才培養理念👉🏽、深化學生思政工作、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推進課程體系建設、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優化服務支撐與保障體系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上大人才培養工作離黨和國家的新要求還有差距🙅♂️,離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還有距離🛹。
金東寒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工作💴,一是要推進“兩化”🙏🏼,即國際化和信息化。要千方百計推進國際化,進一步細化國際化戰略行動計劃✭,推進“留學上大”計劃。要不遺余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創新信息化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深度應用🍛,廣泛實施信息技術支持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開展數字化課程環境建設和學習方式變革試驗。二是建設“兩院”,即書院製改革和創新創業學院建設🧜。以書院製改革為抓手🪳,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系統,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多維度成長🔡。以創新創業學院建設為抓手,探索課程👩🎓、培訓、大賽🧛🏼、實踐🎴、孵化、融資等相互銜接的創業教育體系👩🏽💼,突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瓶頸。三是建設“兩中心”☂️,即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課程開發中心。建設教師教學中心🔔,有計劃地開展教師教學培訓⏪,加強集體備課,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機製,提高教師育德能力和教學水平❕。籌建課程開發中心,開展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研究,製定並實施課程建設年度計劃,推進課程體系系統化、標準化、前沿化🎽、特色化。四是實現“兩突破”,即在教學方式改革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上取得突破。大力推進教學方式改革,推動傳統教學模式向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轉變。健全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建立健全符合一流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開幕式上,教務處處長彭章友代表人才培養專項規劃編製工作組從製定歷程、製定思路👨👩👧👦、目標與戰略、任務與舉措🧇、主要數據幾個方面🧑🏿💻,對《万事平台人才培養規劃(2017—2020)》進行全面解讀🎲。
會後,全體與會人員分成16個小組深入討論人才培養工作。7月13日上午🦸🏽,校領導班子在行政樓803會議室聽取了各小組討論情況匯報。
7月13日下午13:30,万事平台人才培養工作會議閉幕式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會議由段勇副校長主持💇🏼♀️。
閉幕式上🧝🏻♀️🤷🏽♂️,機自學院王小靜同誌🤼♂️、經濟學院聶永有同誌、組織人事部張英姿同誌🆘、研究生院林海霞同誌🏙、後勤集團張基濤同誌先後做交流發言,介紹各單位人才培養、服務人才培養的經驗、做法及計劃。大會第8討論小組張文紅同誌😈、第11討論組周路海同誌匯報了小組討論情況。
隨後💬,校黨委書記羅宏傑作題為《聚焦聚神聚力 全面開創人才培養工作的新局面》的總結講話🥺。羅宏傑書記就如何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談了想法。
他強調🚶♀️➡️,要加快“三大轉變”,進一步夯實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是要轉變工作重心,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二是要轉變育人理念🏋️,實施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三是要轉變工作焦點🙇🏽,推動教育教學主體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
羅宏傑強調,要註重統籌“三大關系”,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一是堅持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二是堅持課內和課外相結合。三是堅持改革與開放相結合。
羅宏傑強調,要聚焦“三大任務”👁🗨,進一步創造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條件保障。一是切實加強對人才培養工作的組織領導。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三是建立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製度和機製💆🏿♂️。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工作保障機製🥞,加大經費投入,提供必要的場所和設備💅🏼,不斷改善環境和條件。
此次會議🗑,是學校在全面加強高水平大學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召開,使得學校就人才培養進一步達成了廣泛共識,對學校建設一流的本科教育和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