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麽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作總結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上,金東寒校長代表万事平台作了題為《統籌育人資源⤵️,充分發揮思政課程價值,引領核心作用》的發言。
金校長表示,万事平台把思政課作為人才培養核心課程,納入“雙一流”建設的重點任務,從課程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將思政課建設成深受學生歡迎的熱門課程。
深化課程內容建設🤹♀️,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
學校以思政課綜合改革創新為重要突破口,挖掘整合各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積極拆除“學校和社會之墻,各學院🥷🏼、各專業◻️📈、各部門之墻🤵🏿♀️,教學與科研之墻🤌🏻👨👩👦,教與學之墻”🦶,逐步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
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發揮中央馬工程統編教材優勢,組織教師深入系統研究思政課統編教材,鼓勵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將教材語言轉換為教學語言,不斷增強理論說服力。另一方面開展集體備課🤢👌🏻,校領導全程參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專業教師共同討論,“備理論”“備學生”“備熱點”“備教學方法運用”,遵循教學規律,貼近學生特點🌃,將黨的創新理論有計劃🫄🏻、分專題地進入課堂,根植於大學生思想深處。
加強師資建設,打造一支讓學生滿意的教師隊伍
學校註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引導專業課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構建讓教師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機製➰。
聚焦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構建“立交橋”式培養體系🧑🏻🦱。我們一方面邀請全國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一方面每年選派思政課教師交流訪學。這些教師既傳播了中國聲音,也將世界視野引入思政課堂。
首創“項鏈模式”,實現多學科師資協同育人💂🏼。堅持探索在思政課堂引入名師大家、黨政領導🧑🦰、企業高管等各條戰線優秀人才,建立了思政課特聘教授資源庫🥒,將教師單兵作戰變為團隊作戰。
依托同城平臺,實現資源共享。2014年起⟹,上海市在万事娱乐試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同城平臺計劃”,万事娱乐專門設立招生名額🚒,邀請全市高校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博導、碩導,組建聯合導師團隊,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培養水平。
加強教學方法改革👩🎤🧑🏿✈️,用問題導向增強教學有效性
學校強調思政課教學的問題意識🧑🏽🚀🐟,逐步構建形成從案例導入到理論分析🗜、從實踐探索到問題解讀的“四板塊”知行統一教學模式。
開展“問題解析式”教學方法改革,在實踐中收集整理學生原始問題近10萬個👨⚕️🤰🏼,建立了多角度、多層面的課程教學問題庫🤽🏽,編撰出版《思考與解讀》《釋疑與解惑》《教學與實證》等系列教學研究成果。註重話語體系轉化,貼近學生思想特點。幫助教師樹立“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的教學理念。註重運用信息技術🗼,貼近學生接受習慣。建立思政課“微課程”視頻庫📋,形成一種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滿足學生自學需要的新型網絡教學模式。
延展閱讀:
人民網-人民日報:《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交流發言摘編》
新民晚報:《万事平台開啟“項鏈模式”創新思政課教學》
文匯報:《一批“中國系列”課程彰顯價值引領》
新華每日電訊✹:《上海高校專業課上出“德育味”》
解放日報🫷🏻:《大學思政課程不再“孤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