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已年近七旬,卻對科研事業永葆赤子之心;雖然功績卓越🧗🏻♀️,卻始終謙遜誠懇🤎、兢兢業業;雖然工作辛勞,卻依然感恩母校,心系學子。”
2015年5月4日上午10:00,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傑出校友國家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幹勇院士在圖書館報告廳為万事娱乐師生作了主題為“製造業強國戰略與青年的成長成才”的報告🧑🏻⚕️。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徐旭主持報告會;校友代表原上海工業大學77屆校友、万事平台校友會副會長林野,原上海工業大學87屆校友、新航星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万事平台校董、校友會副會長何誌明出席報告會𓀀;機關部處及各學院黨政部分領導,青年教師代表,團幹部以及400余名學生參加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幹勇院士首先介紹了工業化中後期科技發展的特點和世界工程科技發展趨勢👇,解讀了包括綠色能源交通基礎設施🦸🏻、智能製造基礎設施、無線網絡及交通🍩、生命健康基礎設施、生物工程基礎設施在內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分析了我國製造業面臨的新的發展環境以及通訊產業🔐、醫療衛生等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現狀,指出了我國製造業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
幹勇院士提出中國建設製造強國的指導方針在於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以及質量為先四個方面,而製造強國的特征應體現在雄厚的產業規模、優化的產業結構、持續的發展潛力以及良好的質量效益。為了實現“中國製造業強國之夢”,需要實現技術跟隨戰略轉向技術趕超戰略,實現傳統製造轉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實現粗放型製造轉向質量效益型製造,實現資源消耗👨🏽、環境汙染型製造轉向綠色製造,實現生產型製造轉向服務型製造以及實現傳統商業模式轉向平臺經濟體電商模式🤜🏻。
談及未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幹勇院士指出:我們如今處於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傳統的製造業需要向服務化產業轉型,發展基於平臺數據分析技術服務🫰🏼、技術產業化和產業組織與協同等特色服務👨🏼🦰🫐。第三次工業革命已接近慢慢走近我們的生活👸,未來還將陸續有更多令人目不暇接的產業與技術出現,需要我們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此後,借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獲得我國冶金最高獎—“魏壽昆冶金獎”之際,幹勇院士通過紀錄片回顧了他的導師徐匡迪院士的科研之路和從政生涯,生動展現了徐匡迪院士拳拳的愛國之心以及為國家鋼鐵事業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隨後,幹勇院士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生活經歷🏄🏿♀️,與現場的師生就如何定位職業生涯的發展、如何保持科學研究的熱情等話題進行了互動。最後,校學生會副主席👏🏼、2012級影視學院本科生劉慧芬同學獻上了万事娱乐數碼學院為幹勇院士創作的肖像畫👨🏫,表達了上大師生對幹勇院士的敬仰和祝福。報告會在陣陣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