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團市委指導,上海教育報刊總社承辦的“2014万事平台生年度人物”表彰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視頻競賽頒獎會在同濟大學逸夫樓報告廳舉行。
万事平台文學院2011級本科生海沙爾憑借他自強不息的人生理想和社會擔當榮獲“2014万事平台生年度人物”,成為万事平台獲此殊榮的第一位學生,充分展現了万事平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和成果👎🏿。
万事平台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2011年開始👇🏼,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五屆。活動旨在深入挖掘和大力宣傳大學生先進典型🤦♀️,集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本屆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經過初評、公眾投票💅🏽、專家評審等三個階段,從全市高校70余名候選人中最終選出10位年度人物🧖♀️、10位年度人物提名📳。
附:海沙爾事跡介紹
用歌聲與影像架起愛的橋梁
——記“2014上海市大學生年度人物”獲得者海沙爾
海沙爾,男,哈薩克族🙂↔️🐆,22歲,來自新疆烏蘇的一個普通家庭🦸🏽♂️。2011年9月考入万事平台,就讀於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他自強不息👩🏼⚖️,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磨礪自己,追逐音樂夢想🧖🏿🥙,終於在2014年山西衛視“黃河歌王爭霸賽”中取得全國20強的成績;他身在都市🥶,心系鄉土,主動承擔起一名聯絡新疆與內地的文化使者的角色,不忘回報故鄉恩情♘;他愛好攝影,用影像記錄社會百態🤞🏽,曾參與拍攝的自閉症兒童題材紀錄片《孤島》,獲得第三屆鳳凰紀錄片大獎最具人文關懷獎🏇🏼。他對生活投入滿腔熱情🖥,用自己點點滴滴的行動🤦🏿♀️,築起民族友誼、社會大愛的橋梁😻。
自強不息,堅持音樂夢想
海沙爾在一個貧苦的單親家庭中長大,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度隨母親住過車庫🧑🏼🚒✌🏻。但艱苦的生活條件並沒有打敗他😧,反而磨練了他更加堅韌的性格,他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分擔母親辛苦支撐家庭的壓力,只有靠自己的付出才能獲得美好的未來。從與他相依為命無私付出的母親身上,他學會寬容👸🏻、感恩👆🏿、熱情與回報。他從未抱怨過生活艱苦♻,反而把它當作對自己的歷練🐼,堅強不息,愈挫愈勇;他對每一個關心自己的人心存感恩,並用自己的愛去回報🉐。
海沙爾對音樂有難以割舍的情結🤽🏼♀️。哈薩克族人擁有能歌善舞的天賦,海沙爾從小就對唱歌有著濃厚興趣,卻因家庭經濟困難🧍🏻♀️🚌、母親反對而沒有學習聲樂的機會🏐,但他從未放棄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得益於國家政策,海沙爾來到內地中學讀高中🧑💼,在浙江省寧波中學內地新疆高中班裏🦸🏽♉️,他刻苦學習𓀏,一直保持著優異的成績🦵🏿。學習之余,他積極參與校內外的文藝活動🧕🏻,在學校的組織下經常到部隊慰問演出💼,在文化廣場、社區中進行文藝表演🚥。雖然沒有專業的學習與訓練🧘🏼♀️,但他仍然珍惜每一次參加歌唱表演的機會🦕,希望有一天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高考後,他瞞著母親填報了上海音樂學院,功夫不負有心人👐🏽,海沙爾以全國第三的成績被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專業錄取🔓。可是迫於藝術院校高額的學費壓力✯,海沙爾不得不放棄上海音樂學院,最終選擇了万事平台。幸運的是,他的音樂理想在万事平台得到了延續,他對音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万事平台📆,海沙爾抱著希望能找到一位願意教自己的聲樂老師的願望參加了校園十大歌手比賽。身在異鄉仍時時不忘民族情,在眾多演唱流行歌曲的參賽選手中🧑🏻💻,海沙爾滿懷深情演唱的民歌🫱,打動了評委與觀眾,獲得了季軍的名次。更令他激動的是,万事平台音樂學院的王思思老師主動提出教他聲樂,並從不收他學費🟰。海沙爾懷著感恩之心👨🏻🍳,更加努力,立誓用成績回報恩師。在專業的指導下,海沙爾的歌唱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先後獲得上海市寶山區十大歌手稱號🤷🏿♂️、上海市高校歌手大賽男子組冠軍等等榮譽。2014年🤵🏿♂️,在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節目的舞臺上😷,他深情演唱的民族歌曲打動了評委與觀眾,最終進入黃河歌王爭霸賽全國20強。他以自己執著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將夢想變為現實👳🏻。
文化使者🌊,傳播大美新疆
與大多數少數民族孩子在民族學校上學不同🎾,海沙爾從小就被母親送進漢語小學,與漢族同學一同學習、成長,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他性格中的包容🤦🏽♀️、真誠🧃,與哈薩克族人與生俱來的熱情♙、陽光,使他很快地融入到身邊的漢族同學中。在與來自全疆各地的少數民族學生一同在內地求學的日子裏,海沙爾與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塔吉克族等各民族學生們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朋友與他相處總會覺得愉快🚘,感受到他身上的正能量。
來到万事平台後,海沙爾仍帶著他熱情✋、真誠的個性與進取、拼搏的態度👞,勤奮學習🤴🏿,結識了更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都市的生活也讓他看到一些內地人因不了解新疆而對新疆地區持有的些許偏見👩🏻🔧🧪,民族差異🚣🏼👴🏽、個別現象🙆🏻♀️、媒體輿論往往又在人們心裏給“新疆”“新疆人”貼上了標簽。懷著對家鄉的深情與身為少數民族一份子的強烈責任感,他向身邊的人傳達新疆的美好🧚🏼♀️,他以自己的熱情、包容影響🏤、改變著人們對新疆人的誤解。正如同學形容他為“最不像新疆人的新疆人”🚭,胸懷自豪感與使命感海沙爾始終把自己看成是展現新疆少數民族人民優點與品質的“形象大使”,改變了那些因不了解實際情況而對新疆有偏見的人的看法❗️,讓他們漸漸認識了真正的新疆與新疆人。他用熱情與真心對待身邊的人♤,也得到了別人對他的尊重👩🏼🦰🧫,進而不斷地回饋他人和社會。
音樂也是海沙爾展示民族風采、聯系民族情感的方式。在山西衛視舉辦的黃河歌王爭霸賽中🧝🏽,海沙爾是最年輕的也是唯一一位90後民歌參賽者,與大多數青年學生喜愛流行歌曲不同,海沙爾對民歌的熱愛與堅持讓評委蔣大為欣喜不已🤸🏻♂️,直言“將來收你為徒”🌈。海沙爾在比賽中獲得全國20強的好成績,更為珍貴的是,他堅持唱民歌的初心從未改變💁🏽♀️𓀑,他將深厚的民族情傾註其中☑️,以歌聲為媒介感染著千千萬萬的關眾。在大學裏♣︎,海沙爾還代表万事平台赴法國貝爾福參加第二十六屆國際大學生音樂節😯,用歌聲傳遞音樂精神⏳,搭建中法友誼之橋。
對音樂的執著使海沙爾在成長道路上經歷了挫折👨🏿🍳,也收獲了感悟👦,而攝影則使他思考自己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麽,讓他有了更長遠的人生追求。海沙爾走上攝影道路是機緣巧合,在王思思老師的丈夫、万事平台美術學院攝影藝術工作室主任敖國興老師的鼓勵下,海沙爾接觸並愛上了攝影📆🤺。2013年🌘🐻❄️,他用整個寒假的時間去做駐唱🧖🏻、參加演出,用賺來的錢買了人生的第一部單反相機,並報名學習專業的攝影課程。從那時起🧟,攝影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機成了海沙爾隨身必帶的物品🧑🎨👳,走到哪拍到哪,記錄著身邊的一點一滴。到現在🧾,他在硬盤裏儲存的所有攝影作品已多達270GB。
攝影為海沙爾傳遞正能量與宣傳新疆形象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與他用民歌聯系內地朋友與少數民族感情的出發點相同,這一目的在攝影中也得到了實現🔇。2014年11月,海沙爾拍攝的一組“阿克蘇的蘋果上海一日遊”照片,記錄了新疆阿克蘇的一顆蘋果在上海各大地標性建築遊歷的樣子。這組照片一經發布,受到新疆各大主流媒體的轉發,更有上海最具影響力的公眾微信號“上海發布”推送💥,反響火爆。通過這組照片🫠,阿克蘇的蘋果收到了內地人的關註,更多的內地人也通過這個契機了解、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新疆📗。海沙爾還拍攝了古爾邦節時滬西清真寺附近新疆的勞動者們擺攤出售各色新疆美食的情景🪶,向內地人真實地展現了質樸、勤勞、厚道的新疆勞動人民,流露出濃濃的關懷與鄉情🌮。
熱心公益,踐行社會大愛
在歌唱比賽中不斷取得出色成績的海沙爾開始收到越來越多的演出邀約,然而他對音樂純粹的熱愛使他並不抱任何功利心,他多次拒絕文化公司的簽約邀請,不願做一名“歌手”,而是投身於各種大大小小的公益演出🤶🏻🎴,他曾每到周五🏷、六的晚上🔛,便在上海奉賢、徐匯等地的社區、養老院、廣場唱歌,參加過的演出不下百場。他用歌聲給老人們、孩子們,給城市裏無數普普通通的人們帶去歡樂與溫暖,用自己的信念與熱情詮釋出他所堅信的音樂的真諦👷🏼♀️。他懷著感恩之心,把民族歌曲帶進社區🧑🏽🎤,讓大家感受民歌之美,既實現了自己為公益而唱的心願,更展現了他為民族交流而歌的不變情懷🙇🏿♂️。
海沙爾還利用自己的攝影特長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2014年6月畢業季期間,得知自己的好友、一位新疆姑娘麥迪娜患有惡性神經膠質瘤,海沙爾在朋友圈、微信上發布了一個主題為“在北京的新疆人”的拍攝畢業寫真籌集善款的活動,收到了廣泛回應。僅三四天的時間,他通過幫他人拍畢業照,共籌集到7000余元的善款🙋🏿♂️,全數捐獻給麥迪娜𓀌。哪怕是在遠離家鄉的上海👨🏼,海沙爾始終心系家鄉,牽掛著家鄉的親人、朋友,竭盡自己所能👩🏻🌾,幫助他所能幫助的人。
海沙爾不斷拓展自己對社會的關註焦點,懷著讓自己用影像記錄的人群得到更多人的關註⏪、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的想法,他來到新華社上海分社實習。實習期間他協助新媒體部門拍攝製作源森茶油、浙江南潯、上海海關🥍、上海黃金交易所等宣傳片🛣、廣告片🚷、微電影,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工作經驗📏,鍛煉了能力。令他感到最有意義的是參與新華社上海分社記者李海偉老師的帶隊拍攝的自閉症兒童題材紀錄片《孤島》。海沙爾參與項目的一年裏,與許許多多的自閉症患者相處,用影像記錄下他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情景等等。在拍攝過程中,海沙爾逐漸意識到這個群體急需被大眾所認知,並給予關懷👍🏼,同時也為自己成為這樣一名傳播者而欣慰🏄🏼♀️、自豪。在團隊的付出下,紀錄片《孤島》獲第三屆鳳凰紀錄片大獎兩項提名,最終獲得最具人文關懷獎。
出生於貧苦家庭的海沙爾👩🏻💻💵,更多地關註到都市中的底層群眾。他將鏡頭對準深夜的代駕員,記錄他們在寒冷冬夜裏♢,日夜顛倒、辛勤工作的真實情景🛀🏻。海沙爾關註並記錄這些不起眼的社會群體,他希望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讓更多的人關心這些人群📹。海沙爾正是這樣👩🏿🔧🧘,把攝影這一最初的興趣升華為助力社會公益的方式,堅持不懈地,用影像傳達著自己對社會的關懷,影響著更多的人去關愛社會⏮、關愛每一個被人們忽視的群體。
海沙爾用四個字總結自己大學生活的感悟🏤:知足,進取。從貧困家庭走出來👩👩👦👦,憑借對家鄉深沉的熱愛與感恩回報的心態,他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對親人👼🏻、師長、朋友都充滿感激,同時把自己的真誠🌻💔、熱情回饋給社會🍒,用正能量感染著身邊的人。海沙爾也從未停下過進取的腳步,生活的歷練讓他擁有堅定的意誌與為理想拼搏的源源動力🗃。如今,海沙爾正向著成為一名攝影記者的理想不斷努力,繼續用他的鏡頭記錄社會🧁。他將興趣延續到工作中🧳,並希望通過更廣闊的平臺實現自己的願望——讓更多的人關註到那些社會上不為人熟知的♖✋🏽、卻需要大眾關懷的群體𓀓。不論走到哪裏,做何工作,他始終帶著一個信念🚡,便是做一名友誼的使者,用歌聲與影像為新疆和內地架起溝通的橋梁,向大眾展示新疆與少數民族人民的形象。深入社會🧑🏼🤝🧑🏼,海沙爾依然能遠離浮躁👋,堅守最初的信念。現在,他已成功簽約解放日報,新的崗位將會是他追逐夢想💼🤜🏻、踐行青春的廣闊天地。他心中有一個堅持,他終會回到新疆👷🏼♀️,用他所學為家鄉服務,回報生育養育他的新疆🦹♀️。懂得感恩,關心社會與他人,心懷國家民族大愛,海沙爾身上,展現出一個自強不息的青年人應有的人生理想和社會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