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平台原本是滬上最早開學的大學🧡,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學校延遲了開學,在小年夜就早早開啟了校園戰“疫”行動,作為校園戰“疫”第一線的學生生活園區,万事平台公寓辦的留滬黨員們迅速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放棄了春節的合家團圓時光,“逆行”返回學生社區🪣,堅守樓宇一線,為分布在寶山、嘉定、延長三個校區11幢公寓樓內的近700名中外學生築牢安全防線,打響了校園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中有36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有黨齡才2年多的新黨員🧑🦼🪥。程金玲同誌就是万事平台公寓辦防疫工作組中的一名黨齡小、有大愛的年輕同誌💅🏽。

“截止到昨天晚上24時,各區域在住人數如下”“我來想辦法,我來匹配一下數據🏃♀️,一定可以找出來✊🥷🏻!”“這幢樓的同學今天情況怎麽樣啊?”……這是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間,來自万事平台公寓辦的“信息報送崗”程金玲同誌持續近20天🛤、每天都要反復說的話。她也是公寓辦黨齡最小的黨員,剛剛入黨2.5年。
1月22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相關万事被大量報道🦹🏼♂️。正利用春節假期陪伴家人到雲南旅遊探親的她,在密切關註疫情的同時,得知所在部門万事平台公寓辦已經開始成立防控疫情應急工作組,並已快速啟動學生公寓樓的應急防控準備工作👨👩👧👧。看到公寓辦留滬同誌們的快速響應🐸,一想到寒假期間仍然開放的11幢中外學生公寓樓↩️、有近700名中外學生仍然在校🕵️♂️,小程便主動請纓加入了留滬同誌們“公寓辦的故事——應急工作組”的微信群裏來👷🏽,承擔起信息工作組對留校學生信息“每日一報”的主要工作。從1月22日起,開始了自己一路奔馳在高速路上的“線上工作模式”🤱🏽。
為能和同伴們一起在學校裏並肩“戰鬥”🧘🏼,她與家人商討🧑🏻🤝🧑🏻,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取消了後續的旅行計劃,剛剛到達雲南的她又和家人連夜驅車3000公裏從雲南返滬⛸。在返滬途中☝🏿,她也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一日沒有間斷,在車上架起了自己的筆記本,利用網絡開展線上辦公👵🏼,通過手機查房等信息化手段👩🏽🔬,遠程獲取在校學生的住宿數據。為了確保留校學生信息每日動態報送精準,她還利用電話、微信一次次和值班老師核對留宿學生的名單,記錄學生動態變化情況☣️,第一時間將特殊情況反饋上級領導和相關學工、研工部門,為學校和相關部門及時提供留宿學生的每日動態數據支撐。面對其他部門提出的留校學生情況和問題🍴,她總是能清晰🏌🏻♂️、精準地一一給予回復和說明。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級👩💻,學校裏在住學生的人數有增有減、不斷在變,有因特殊情況返校的中國學生,也有個別洗澡受涼感冒的學生要去醫院就診,有外地旅遊返回的留學生,也有因假期延長需要離滬回國的留學生……面對每日的變化,小程提前一天和不同樓宇的同事們做好聯動溝通,第二天一早,8點半,都能快速地把各種數據信息匯總到一起,對於個案情況的說明🐦⬛,也越來越細致。看到那麽多公寓辦的同事🫄🏻,每天在樓宇一線與大量學生密切接觸,做好測體溫、溫馨提醒、查房登記等工作,小程表示,自己很慚愧🤫🎼,人不在滬👩🏿💼,不能與大家一起在校園並肩作戰👩🏽⚕️,但作為一名新黨員🕶,理應遇到疫情沖在前👳🏿♀️、有擔當,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加倍細致認真,與留守的同事們配合好,做好 “遠程的大數據統計”,確保精準、及時,為學校相關部門提供有效的工作支持保障。
雲南返滬的高速公路多盤山,因為長時間在車上電腦操作辦公,她產生暈車嘔吐等不適狀態👮🏿♀️。同車的家裏人心疼讓她不要做了🚜,休息一下🥍,可是下了車,想起自己肩負的使命和任務,她還是不顧家人的勸阻坐在了休息區繼續整理數據🧙🏼♀️。3000公裏👳🏿,途徑了雲南、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多個省份,3天2夜……她睡在了車裏🧑🏼🔧,吃的是泡面🐊。在特殊的春節抗“疫”戰線上,時間就是一切👐🏿,她說早一天回家就能早一天更好地工作🧔🏽♂️,就能更好地在校園抗“疫”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路經過“重重關卡”終於返回上海🧗,卻得到最新通知🌪、外地返滬需在家中自我隔離14天,雖然她急切地想回到學校,但她還是響應國家的命令,在家隔離。在隔離期間🫣,她仍然堅持做好信息工作🙅🏻🤹♀️,每日清早第一時間統計匯報學生留校數據和情況。不僅如此還做起了“網絡聯絡員”👩🏽🏭,在學校推出網絡日報的初期,幫助沒辦法登陸系統的員工聯系程序員解決問題👨🏽⚕️,確保公寓辦304名員工無一人掉隊。
疫情當前,即使黨齡小🛗,年齡輕🤾🏼♂️,即使不在抗“疫”一線🤞🏽,但始終心系學校,心系學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她沒有忘記自己身為黨員的職責,一路飛馳3000公裏,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