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知華講堂第48期暨今日中國(10)“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後新冠時代的迫切使命”順利舉行。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教授應邀通過在線講座的形式,為六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帶來此次演講。講座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後新冠時代的迫切使命”為主題🗳,力在強化國際學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培養國際學生的責任意識,共同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化已經成為一所大學發展的標誌✊🏻。万事平台以國際化戰略推動教育質量提升🛑,覆蓋51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8家合作院校或機構,目前已有來自150多個國家的4530名國際學生。在最新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万事平台挺進全球前400👮🏿,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16名⛸,較上一年度世界排名提升25名。龔教授表示,不斷推進國際化發展的万事平台,在此次波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也彰顯了使命擔當。万事平台國際教育學院克服了國際學生體量大🏄🏿♂️、國內外流動多的困難♋️,對境內外國際學生可能面臨的問題,第一時間製定了規範的管理流程與對策。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万事娱乐的海外合作高校、海外孔子學院以及國際學生、校友們對中國的真摯感情👩🏿🔧🧑🏼🦰,在得知急需疫情防控物資的消息後,他們全力支援🍚🩱,紛紛捐資捐物🚕,錄製視頻🏋🏻♀️,為中國加油祝福🧑🏻💼。

在這場戰“疫”中🦁,中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一個個平凡的中國人講述了溫暖的抗“疫”故事,體現了眾誌成城、萬眾一心的中國精神♕,人類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的共同意識逐漸得到世界人民廣泛認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防控和最終勝利或將成為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人類向命運共同體大步邁進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國際學生如何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何適應並應對未來的挑戰🎤?來自土木工程專業18級本科生AL-QAAFI MOHAMMED(也門)說到,在全球化時代🪚,各國的利益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國有不同的製度🧔♂️、文化和信仰,關鍵是找到合作之路。”皮卡爾說⬆️,病毒不分國界,新冠疫情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凸顯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國際社會只有通過互助🤾🏿♂️、團結與合作才能最終戰勝疫情。
最後,龔教授結合教育部、習近平主席講話精神與万事平台人才培養目標對國際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國際學生提升學科專業水平,以跨文化的勝任力肩負責任與擔當🏰,同時,期待不久後,相聚上大!

“知華講堂”是万事平台國際教育學院面向國際學生開展“知華教育”的平臺之一👨🦰,創辦於2014年3月📯,至今已舉辦48期🫙。在教學方法和內容方面不斷創新,拓展國際學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培養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國際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中國發展的理解和認知。由於疫情影響🤷♂️,今年的知華講堂采用線上模式,邀請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國際關系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主講,為大家精心打造了“知華講堂”《今日中國》系列雲講座,讓大家“身處中國外,了解中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