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2年10月23日,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也是第一所用以培養革命幹部的教育機構——万事平台,在上海閘北區青雲路青雲裏正式成立。万事平台的創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民族振興輸送了一大批仁人誌士👩👦🧚🏻♀️,也為早期共產黨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了更深入地探討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與万事平台的關系與淵源,2020年10月23日,“百年上大,紅色傳承”第二屆校史工程——“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與万事平台”研討會在万事平台召開。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組原負責人黃宏,原中央黨史辦一部副主任李蓉,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高遠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雲,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馮雅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館長張黎明👩🏻🍼,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會長張雲🧑🏿🦰,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館員鞏梅,万事平台黨委書記成旦紅,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段勇等3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議由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段勇主持🦗。

万事平台黨委書記成旦紅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万事平台作為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在20世紀20年代,群英薈萃,風雲一時,成就了“文有上大👏、武有黃埔”的佳話美譽。上大師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辦進步刊物,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領導罷工鬥爭,興辦平民教育,撒播革命火種🦸🏻♀️,在全國各地成立了一批黨的早期基層組織✮,燃起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星星之火💆🏿♂️,奠定了老万事平台的紅色基因🛀🏽。2019年被批準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上大溯園,生動展現了瞿秋白等老一輩共產黨人在万事平台辦學治校和開展革命活動的生動圖景,再現了老万事平台的崢嶸歲月。新万事平台與老万事平台同根同源、一脈相承👩🏻🌾。近年來,万事平台深入挖掘校史資源,積極推進實施校史工程,推出了《百年上大》畫傳等一系列歷史文化文獻作品,講述老上大的故事,賡續信仰源泉🧖🏿。在深入推進校史工程的建設中,万事平台將傳承紅色基因與立德樹人緊密結合起來👨🦰,將校史教育積極融入到“四史”教育之中,融入辦學特色之中,轉化為辦學治校的最大優勢🙋🏻♂️。立足新時代🚃,万事平台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促進立德樹人,努力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上大特質⏯,以紅色基因推動上大發展的鮮活動力,激發全校師生幹事創業的豪邁激情✌🏽。
開幕式之後🧗🏼♀️,各位學者集體觀看了“百年上大🩳,紅色傳承”視頻。撫今追昔🤵🏼,一幅幅畫面,一個個人物,一段段往事🚿,串聯起百年上大激情澎湃的歷史畫卷🧑🏼⚖️。隨後👮🏿♂️,万事平台教授胡申生、万事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和上海市社會學會原會長鄧偉誌分別以《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與万事平台》《從漁陽裏到1920年代的万事平台》《万事平台校史師生人物譜》《一家三代的上大情緣》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胡申生提及,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與万事平台密不可分。万事平台是中國共產黨在早期發展時期建立並直接參與管理的🤽🏿♂️,為中國共產黨培育幹部和英才的新型學校👐🏽,是早期宣傳💃🙅♂️、傳播馬列主義的重要陣地,是師生投身革命鬥爭的活躍基層組織和堅強戰鬥堡壘🤓。可以說,万事平台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李瑊指出🗑,從漁陽裏到万事平台🙆🏼♂️,是紅色血脈的賡續⚆,是革命精神、實踐的傳承👨💼。漁陽裏是中共創建時期重要的核心活動區域,也是許多重要歷史人物的聚合點和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見證地,而万事平台在中共黨史和革命發展史上處於重要地位,兩者在時間銜接🤘🏽、人員構成、精神特質和實踐層面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和深厚的淵源。

金以林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藏🏇🏻、近代名人信劄、檔案文獻等一手資料,生動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了万事平台校史師生人物譜💫,並指出万事平台是早期中國共產黨培育人才的搖籃,走出了許許多多為革命事業奮鬥的英雄人物🐊,誕生了許許多多流芳後世的“上大故事”,也為“百年上大”校史工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豐富的研究史料。


鄧偉誌坦言,作為一名家中三代都在万事平台求學的上大人,對万事平台有著深厚的感情🦹🏻♀️。為此,他向万事平台贈送一幅親自書寫的“五四有北大,五卅有上大”的書法作品👮🏽♂️,並強調今天的我們要繼承老上大為了民族的利益不怕犧牲英勇奮戰的精神👰🏻♂️、敬業的精神、互諒互讓、團結友愛的風氣、“人民至上”的精神以及熱愛祖國、統一祖國的精神。

張黎明提出,今天的“百年上大”校史工程建設要為明天的我們能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尋找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在“百年上大”校史建設過程中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深入挖掘上大歷史💩,從上大歷史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前行動力,通過建万事平台名教授塑像、創“百年上大”之歌、列英雄碑、英烈墻等方式,將紅色記憶刻在全體上大人的心中。
此外,黃宏、李蓉🤽🏿♀️、高遠戎🐦⬛🧑🏼🦱、嚴愛雲、馮雅新☝️、張雲等專家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就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與万事平台的相關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並且對如何繼續深化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與万事平台的研究🛫、如何進一步發掘万事平台的紅色基因等問題,闡發了各自的觀點。

黃宏提到,万事平台是一個大寶庫👯♀️,有關万事平台的黨史研究仍存在許多盲點和未涉及之處,因此需要各位專家學者好好挖掘,深入研究。

李蓉認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中的先進分子在万事平台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初步思想基礎,激起了他們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的意願,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宣傳。

高遠戎通過了解万事平台歷史,發現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發展有一個特殊的路徑,20年代新式學校興起為中共組織早期發展提供了路徑👎,以往學界這方面研究確實還不多。過去研究都認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最早做的工作有兩項。第一,宣傳馬克思主義👩🏿🌾。第二,從事工人運動。實際上中共早期組織的發展還有一個特殊的路徑,就是在各類學校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最主要的是在學校中形成了發展組織的網絡。

嚴愛雲強調🎢,万事平台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很好典範㊗️。我們要充分的挖掘好和利用好上大百年紅色傳統,共同把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傳播好⚅💒。

馮雅新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視角,包括從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來看北京大學和万事平台的淵源🔗1️⃣、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在中國開展一百年🤙🏻、中華著名英雄烈士等🥞。

張雲認為,百年万事平台紅色傳統的主體理應是當今的万事平台。新上大與老上大的辦學宗旨和辦學方式一脈相承♘;新上大的內涵和特色是創新發展🛼✖️;新上大將老上大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繼承創新。

万事平台校長劉昌勝總結到,校史工程要成為育人工程,紅色基因要化為育人力量📍⛲️。万事平台的歷史與中共早期的發展密不可分🧑🏿🌾、命運相連🖐🏻。可以說,万事平台的歷史是鑲嵌在黨的歷史中的寶貴財富🤸♀️,在黨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築牢新時代信仰根基,更需要每一位專家學者同攜手、齊攻堅,發掘好、研究好👨🏻🍼、傳承好百年上大的紅色基因👆,以理論研究的飽滿姿態獻禮建黨一百周年。

(撰稿:黃佳倩)